作家名師董正鋒授課現場

兒子就要讀五年級了,英語、數學成績都不錯,卻偏偏怕作文,這簡直是對我這個當高中語文教師的媽媽的諷刺, 我心裏當然急得不行,便每週抽一段時間給他加加“餐”。

但一段時間之後,兒子的作文並不見起色,反倒對我的“熱情服務”越來越冷淡,並開始變出各種藉口“婉言拒絕”。我想,可能是我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與兒子的年齡段不適應, 也只好作罷。

後來我給兒子報了喜閱童行作文班,因爲他們用的培訓教材——《七項全能作文套餐》不同於我常見的作文指導書,一改“正確而無用的指導+四平八穩的例文”模式,把作文的七大能力(文筆、 結構、思維、材料、主題、風格、角度)細化、具體化、有形化,精導精練,由點到面,由易到難,梯級導練,層次感強。

而且作者是金牌作家名師董正鋒老師,對語文教科書、 國家課程標準、學生語文素質的階段性、學生心理特點等把握得特別到位,編寫體系不僅眉清目秀,而且科學合理、無懈可擊。

“該書的‘母本’爲編著者近 20年的作文大課教案(學校校本教材和培訓機構專用教材),是由課堂語文教學與課外作文輔導‘擰’成的一套作文教 材……書中部分或全部內容已在安徽、廣州等多家學校、培訓機構進行實驗教學……其自學實用性、課堂操作性經過近20年課堂檢驗,成熟度可以想見”(引自該書序)。

翻讀董老師自序時,我發現作者文筆清新俏拔、流暢灑脫,字裏行間充滿智慧和思考,很顯然,作者不是那種“不會踢球的足球教練”,很可能是那種經常跟學生一起趴在課桌上“秀”一篇“下水文”的“模範”教師。

幾次課下來,兒子真的對作文產生了興趣。每次從培訓中心回來,都是一臉燦爛, 滿口“今天……哈哈,真有意思……杲杲老師那個笑話,呵呵,真好玩……”

我們都懂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道理,但對於如何培養興趣、提高興趣,卻往往一籌莫展。

國家最新頒佈的“課程標準” 也着重強調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性,但對具體做法卻語焉不詳。我帶着好奇,細細翻讀這本《七項全能作文套餐》,慢慢尋出該書使孩 子“上癮”的一些門道——

變“講”爲“談”,讓孩子在“感覺不到學習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在這本書裏, 我沒有找到“指導”兩個字,但隨便翻開一頁就會發現,知識點滿紙閃爍,只不過,這些知識點都被“化”到了一個特定的情境中,給人的感覺是:

在一個有趣的氛圍裏, 老師正和你“一對一”地面談,口語化的解 說輕鬆活潑,還不時來點兒幽默,不僅有活 潑的“課堂感”,而且簡直像是一次“故事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中,孩子吸納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兒子告訴我,書中的“開胃靚湯”他已經從頭到尾全“喝”完了。)

化整爲零,變零爲整,易消化、全營養。我最欣賞的是董老師能夠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段孩子的思維特點、接受能力、學習能動性等特點,把寫作 知識進行科學分類,“點”化處理,然後化整爲零,一點點“配 餐”到各份“套餐”中,使每餐營養全面、口味豐富,極好地配合了孩子 興趣轉移快、興奮點持續時間短的特點,又滿 足了孩子多餐、少量、消化快、總量需求大的特 點。

成果有形化,給孩子以成就感。這是董老師最精明的地方。講解很少、很通俗,一看就懂;選例很親切,很典型,具有示範性;練 習強調“仿”,保證每個孩子都有話可寫, 一寫就像模像樣。

這樣,孩子沒有了作文恐懼,沒有了“無話可寫”、“無從下筆”的 苦惱,每頁都有自己的“創作”,每次都有 新的進步,不斷能體驗到新的“成就感”。

創造需求,變孩子“被動接受”爲“主動出招”。培養孩子興趣主要有兩個手段: 表揚和創造需求。

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孩子對“你真棒”式的表揚已經麻木,他們已經讀出其中的虛假與作秀;創造需求是培養孩 子學習興趣最有效、也最見教育者“功力” 的手段。

董老師備課筆記本

董正鋒老師特別勤奮,做了很多備課筆記,並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趣味展示,以身示範。

董老師也擅長製造話題, 讓孩子不知不覺中進入一個“急於表達、不吐不快”的情境,並運用“激勵”機制,設計了一些寫作“競技”練習,提高孩子的表 現欲,讓孩子樂於表達、敢於表達、主動表 達。

比如,每套餐最後的“共進晚餐”,兒子都是“有備而來”,經常搞得我措手不及, 破綻頻出。看來,讓家長當“學生”,促進親子互動和溝通的這一特點,使這套書還特 別適合作爲家長的教參。

兒子從喜閱童行中找到了“最好的老師”,我高興。

名師私房課,打架搶報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