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縱使一路荊棘,全世界被掠奪者都要做這件事!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道 最近有件比較奇特的文物被追討成功——兩縷頭髮。

兩縷頭髮引起的紛爭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3日報道,應埃塞俄比亞方面的要求,英國一家博物館將向該國歸還百年前獲得的特沃德羅斯二世皇帝的兩縷頭髮,以化解一段兩國曆史冤仇。

故事是這樣的,1868年,抵抗英軍入侵埃塞俄比亞的特沃德羅斯二世皇帝戰敗,寧死不降而自殺。他的兩縷頭髮被英國人剪下來,帶回英國。

60年前,特沃德羅斯二世皇帝的這兩縷頭髮被捐贈給了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陸軍博物館。但埃塞俄比亞人,一直將之前抵抗英國入侵的特沃德羅斯二世皇帝的頭髮視爲國家寶藏。

據悉,英國國家陸軍博物館雖然已經同意歸還上述頭髮文物,但該博物館表示,不會歸還任何其他來自非洲的藏品,博物館的發言人表示,這絕對不成爲任何先例。

發言人還說,這是該博物館目前唯一收到正式要求歸還的物件。博物館必須收到正式的書面請求,並且有關請求必須理據充足,博物館方面纔會予以考慮。

但此舉再次引發了新的呼籲,要求英國歸還國家博物館中展出的所有被掠奪的文物。

“還”還是“不還”,這是一個問題

讓那些年被掠奪的文物平安“回家”,這些年來這樣的呼聲從未間斷。

希臘政府一直在爭取收回帕特農神廟的浮雕,埃及政府一直在爭取收回叫做納費提提的胸像雕塑。不久前,復活節島的代表們參觀大英博物館的時候,也要求歸還該島的著名雕像之一。

而這樣的呼聲似乎也不只是被掠奪地的“一廂情願”。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8年4月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希望把當年掠奪的文物歸還給法國的前非洲殖民地,他表示,歐洲殖民罪行是一段“需要翻過的歷史”。

而在更早的2017年,馬克龍就在競選期間將殖民主義描述爲“反人類”罪,還在一次演講中稱“將非洲文化暫時或者最終歸還非洲”是“優先事項”。

在2018年11月,一份法國報告呼籲修正法律,爲歸還法國掠奪的這些藝術品再一次鋪平了道路。

其實最初馬克龍提出歸還文物的這一想法,就讓很多博物館陷入尷尬的境地。

但是,對於博物館經營的考慮難道就能阻止各國討要走失文物的腳步嗎?

起碼阻止不了中國人。

中國追討文物之路任重道遠

2018年9月2日巴西博物館的一場大火,將包括從巴西首個智人頭骨到有關土著語言的檔案資料在內的2000萬件珍貴藏品付之一炬。

而這場大火,不僅讓全世界人類對文明的失去扼腕,也讓中國人又一次回憶起了圓明園的那場大火。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劫掠縱火,圓明園化爲灰燼。而從那時開始,中國人向各國追討圓明園遺失文物的腳步從未停下。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英國時間2018年4月11日,在中國人的強烈抗議聲中,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以41萬英鎊的價格拍出了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

虎鎣原爲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里·劉易斯·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而2018年12月11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向國家博物館劃撥虎鎣,流浪160年的虎鎣終於回到祖國。中國網友心情無比激動,稱:“虎鎣,終於回家了!”

大家在歡慶圓明園走失文物虎鎣回家的同時,不應該忽略此事的兩個細節。第一,虎鎣由一名神祕的電話買家買走,並無條件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這也不是個案。據《紐約時報》網站2018年11月15日報道,有很多中國經銷商和收藏家自20世紀中期開始一直在爲自己國家過去的精美藝術品出高價。報道稱,“中國這臺吸塵器正在把東西從歐洲吸走。”

第二,拍賣虎鎣的拍賣行還表示,此前只發現了6件類似器物,其中5件目前都收藏於英國各個博物館。

中國人追討文物的路,任重而道遠。

不過還是有令人欣喜的消息,北京時間2019年3月1日凌晨,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交接儀式在美國舉行。此次,美國政府向中國歸還361件(套)流失文物。這已經是自2009年以來,美方第三次向中國返還流失的文物,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近年來,已經有4000餘件(套)流失文物被歸還中國。

無論世界關於文物的紛爭如何硝煙瀰漫,中國人對於流失文物只有一個立場:必須回家。(問/孫之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