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ET8GYIBZX0G6h\"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20\"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發生於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是我國曆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雄踞北方的前秦苻堅想要一舉消滅割據東南的東晉,雙方在淝水交戰。在戰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前秦八十多萬軍隊,最後被東晉的八萬兵力打得潰不成軍。前秦帝國土崩瓦解,苻堅本人不久後被部下姚萇縊死。淝水之戰,秦敗晉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東晉擁有一支名爲北府兵的精銳部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px5A5MASEq\" img_width=\"847\" img_height=\"462\"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北府軍是怎麼形成的,爲何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府軍的形成,是因爲前秦的強大,給東晉帶來的巨大壓力。當時東晉的轄境主要就是荊、揚二州。荊州位於上游,地廣兵強,也是抵抗北方勢力軍事南下的重要據點,東晉在此設立了強有力的都督府,兵力佔據朝廷大半。而揚州是京畿所在,是國之根本,但是兵力配備上卻遠不如荊州,這就形成一個弱幹強枝的局面。由於前秦的虎視眈眈,使得東晉君臣同心,達成了一致。桓衝把揚州的軍權讓給謝安,而謝安深知世兵制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抗強大的前秦軍隊,於是選派了有“經國才略”的侄兒謝玄爲兗州刺史,監江北諸軍事,北鎮廣陵(江蘇揚州),組建北府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pxN3gi7FPF\" img_width=\"849\" img_height=\"588\"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這支部隊爲何要稱爲北府兵呢?謝玄在太元二年(377年)成爲兗州刺史,同時領廣陵相、領江北諸軍事,開始招募軍隊。謝玄打敗後秦對淮南的進攻,因功進號爲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東晉習慣把南徐、南兗二州都督以北爲號,雖然徐、兗二州都督並不一定都以“北”爲號,其治所也有廣陵、京口、下邳、淮陰、金城、合肥等處。但從東晉之初的王舒以徐州刺史加北中郎將鎮守廣陵後,徐兗二州的都督在習慣上就會加北爲軍號。治所也最常選擇廣陵和京口,人們漸漸習慣於把徐(治京口)、兗(治廣陵)二州都督以北爲號,稱之爲北府。於是,謝玄組建的這支軍隊就被稱爲北府兵。\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pxjZQ8zMs\" img_width=\"844\" img_height=\"469\"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另外一個原因,謝玄組建北府兵,是以京口、廣陵爲基地進行招募的。面向的是南徐州和南兗州地區,而這兩個地方正是東晉北來僑民最多的地區。據記載,僅僅南徐州所屬的徐、兗、冀、青、幽、並、揚七州,從北方逃難來的僑民人口就達到22萬,比當地居民還多2萬。這也說明了北府兵的組成,是以北方僑民和其子弟爲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府軍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悍,跟他們的身份有很大關係。所謂北方僑民,也就是從北方逃難而來的流民。他們的家鄉被北方的胡人佔領,或多或少都和北方的胡人有着仇恨。因此在士氣這一方面,天然就是具有優勢。而且由於流離失所,爲了在亂世之中生存下去,他們不得不選擇抱成一團,殺出一條血路。這種由生存的壓力而帶來的戰鬥自覺性,是其它軍隊無法相比的。而且由於戰友基本都有相同的遭遇,關係上不是父子兄弟就是鄉里鄉親,團結力和凝聚也是很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pyB8sNZrKF\" img_width=\"718\" img_height=\"720\"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謝玄招募北府軍,招的主要是將,而不是兵,如劉牢之、何謙、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孫無終等人,他們實際上都是活動於江淮以南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流民帥。當時爲了處置大批南下流民,東晉專門設置了僑州郡縣,這些地方處於戰場前沿,因此地方長官也大多以流民帥來擔任。而這些武裝勢力,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上戰場拼殺基本上都是家常便飯,他們的戰鬥經驗和戰鬥力自然很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此可知謝玄的北府軍,實際上是集合了一部分的原北府鎮將,後來又收編了一些江淮的流民武裝,然後徵發一部分南下流民而成。而謝玄領廣陵相,鎮守廣陵。這個廣陵是現在的揚州一帶。春秋時,吳國在此地開鑿邗溝,連通江淮,以爭霸中原,從此廣陵就成爲兵家重地。南北朝時期,這裏也成爲了東晉在長江北岸的重要都市和軍事重鎮。京口,就是今天的江蘇省鎮江市,因臨京峴山和長江口,佔據天險之利。東晉的戰略大後方是三吳地區,同時也是糧食供應產地,京口就是這條運輸線的樞紐。而且也是防備上游作敵,拱衛京師健康的重要屏障,因此形成了“內鎮優重”的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pyXIDPT3QJ\" img_width=\"846\" img_height=\"509\"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謝安組建北府兵的目的,除了抵禦北方外敵入侵外,還想要改變枝強幹弱的局面。北府兵建立之前,由於荊州兵勢大,而揚州權重力弱,導致荊州的重將很輕易的就可以起兵造反。而在北府兵建立之後,又佔據了京口這樣的天險之地。荊州的將領再想鬧事,就只有尋求與鎮守京口的北府兵將領聯合,纔有可能成功。後來的桓玄反叛,就是收買了劉牢之才得以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牢之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由於驍勇善戰,被謝玄招募爲北府兵參軍。劉牢之常領精銳爲前鋒,每戰必捷。後來淝水之戰時,劉牢之先是率五千精兵在洛澗大敗前秦的先鋒,擊破前秦十名大將和五萬主力,然後佔淮河渡口,殲敵1.5萬。淝水之戰後,劉牢之更跟隨謝玄北渡黃河進擊前秦。\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qO66GXRbce\" img_width=\"711\" img_height=\"595\"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謝玄因受猜忌而被解除兵權後,北府兵實際上掌控在劉牢之手中,可惜劉牢之立場不堅定,最終投靠了“反賊”桓玄。可沒想到,桓玄反叛成功後,馬上御磨殺驢,劉牢之被迫自殺。桓玄吞併北府兵後,殺掉了原北府兵的高素、竺謙之、竺朗之、劉襲、劉季武、孫無終等,然後讓桓修和桓弘分鎮京口和廣陵,至此北府兵基本上已被瓦解。到後來劉裕在京口重組北府兵,事實上已是一個新的軍隊,和北府兵已經沒什麼關係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ET8Giy78WxGrY\"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0\" alt=\"東晉北府兵戰力爲何如此恐怖?\"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101087128786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