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本事】他們,從83歲老奶奶氣管裏取出了『大蒜』

我們臺下十年功

只爲救人三分鐘

氣管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急危重症之一,死亡率極高。8月23日,大慶油田總醫院耳鼻喉科17病區成功爲一位83歲高齡的老奶奶取出氣管異物:大蒜瓣。

大蒜具有很強的殺菌力,殺蟲除溼,溫中消食,化肉消谷……,但實現這些效果的前提是:嚼碎口服。

如果大蒜進到氣管裏,那可就是大事兒了。

8月22日上午,王老人像往常一樣喫早餐時喫顆大蒜,不慎將一塊沒有嚼碎的蒜塊嗆到氣管,當時就出現了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口脣發紺,但兩分鐘後緩解了,家人也以爲老人沒事了。可下午老人出現胸悶、喘憋等不適症狀,並逐漸加重,家屬急忙把老人送到總醫院耳鼻喉17病區。

到院時,老人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病區醫護人員立即啓動急救應急預案,囑患者坐位(提醒:氣管異物一般只堵塞一側支氣管,如平臥,異物容易逆行回到主氣道,會立即出現窒息危險)、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值班醫生邢福勇立即聯繫孫德義主任,正在手術室手術的孫主任盡最趕到病房。

考慮患者已83歲高齡,氣管異物又爲急危重症,死亡率極高,局麻取出異物,老人很有可能挺不住,會有生命危險。權衡再三,孫德義主任決定:在全麻下行氣管異物取出術,並請麻醉科張寒麗主任評估患者身體情況。病區值班醫護人員高度重視,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全力保障老人的生命安全。

23日8:10,老人被送進手術室,手術室高度重視,做好應急預案,備好急救物品,8:20,老人順利麻醉。

孫德義主任經口腔順利插入支氣管鏡,在可視喉鏡下見右側支氣管一白色異物,直徑約0.8cm(蒜瓣),果斷取出異物。再次探查左右支氣管,未見異物殘留,手術完畢。老人安全甦醒,呼吸困難、喘憋症狀消失,呼吸平穩,安全送回病房。術後,家屬及老人感慨道:真是在鬼門關前走一回!大醫院的醫術就是高!

視頻回放:孫德義主任取蒜瓣

重點

總醫院耳鼻喉醫師提醒大家:

氣管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急診之一。該疾病常見於兒童。因爲①小兒的咀嚼功能及喉反射功能不健全,較硬食物未經嚼啐而嚥下,容易誤吸;②喜歡將小玩具或食物含在口中,在突然驚嚇、哭鬧時,易將口含物吸入。成人發生異物的情況少見,一般會發生在睡眠或昏迷時將嘔吐物或假牙等吸入。

氣管異物首先被吸入喉室內,因刺激粘膜而發展氣急,劇烈嗆咳等症狀,繼而出現喉鳴、吸氣時呼吸困難、聲嘶等表現,在吸氣時發出很響的“吼吼……”聲,如果異物堵塞聲門,或引起喉痙攣,可出現口脣、指甲青紫、面色青白等缺氧症狀。嚴重的會在數分鐘內因窒息缺氧而死亡。這個時候情況十分危急,救助者不要慌忙抬着患者去醫院,僅僅幾分鐘的時間不僅無法趕到醫院實施搶救,還會貽誤寶貴的搶救時機。

▉如何緊急救治?

發現窒息後,要立即對患者進行現場急救:讓患者趴跪在地上,臀部抬高,頭儘量放低,然後用手掌稍用力連續拍打病人背部,以促使異物排出。

此法無效時,可立即從患者背後攔腰將其抱住,雙手疊放在病人上腹部,快速用力地向後上方擠壓,隨即放鬆,如此反覆數次,通過隔肌上抬壓縮肺臟形成氣流,將異物衝出。進行搶救時要注意,動作必須快速,用力適度,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內臟損傷。

異物若越過聲門進入氣管,要立即爲患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以期將異物吹入氣管,緩解缺氧狀況;或使患者坐直,用力拍打背部借震動使異物滑入氣管,緩解窒息,爲搶救創造時機。

當上述方法無效,眼看患者即將喪生時,可立即行環甲膜穿刺術,重新開放氣道(手法很恐怖,卻是現場急救的重要方法),然後再將病人送往就近的醫院搶救。

孫德義主任介紹說: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安全意識的上升,氣管異物的患者越來越少,可以開展氣管異物取出術的人也在減少,作爲我市最大三級甲等醫院,我們臺下十年功,只爲救人三分鐘。

文/許金全,編輯/總V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