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带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作为舞钢市第三产业的支柱性产业,舞钢市旅游产业在以传统山水环境、城市风貌、观光农业等作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举办中国(舞钢)冶铁文化节、河南省(舞钢)水灯节等文化赛事,深入实施‘旅游+’战略,不断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把旅游业打造成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助推舞钢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河南省最大的民营纺织企业银龙集团的引领下,舞钢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基地”。

纵观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例子不胜枚举,但从没有像舞钢这座城市一样转身得如此华丽。这里曾是“中国冶铁文化之都”,这里更是中国的“特钢之都”,舞钢牌特钢撑起了共和国无数重大工程的脊梁。然而今天的舞钢,工业基础犹存,让人称羡的却是这里的人居,这里是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这里更是最佳休闲养生城市和最具竞争力绿色生态城市。

曹延召|文

一个企业的兴起

成就了一座城

舞钢市,一个建市不到30年的小城,历史文化远没法和那些“千年古县”相媲,但舞钢有着自己的独特底蕴,在这片沃土上,唯一亘古不变的就是传承千年的冶铁文化。

儿时的我们最为向往的就是每年一次的“铁山庙会”,却不知这个盛大的庙会已经传承了四百余年,其衷源竟是为了纪念明嘉靖时期在此开矿炼铁,壮烈殉职的陕西总兵杨凸将军。

舞钢的冶铁文化,起源于先秦,兴盛于春秋,尤以生产利剑闻名,至今在舞钢市龙泉村,龙泉宝剑的冶铁铸剑遗址犹存。

· 龙泉宝剑

在舞钢召开的全国第三次金属史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过冶铁遗址后明确指出:这些遗址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先进的冶铁遗址之一,在世界冶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舞钢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冶铁文化之都”。

1970年,传承千年的冶铁炉火又一次被熊熊点燃,而且这次比历史上哪一次都为旺盛!李同志两次主持会议,议定了建设舞钢的细则,1号文作出了“关于特厚钢板厂建设问题”的纪要。

于是,十万民兵健儿便涌向这万古大荒,拉开了“平舞会战”的序幕。既然是“会战”,其壮烈不亚于一场战役,而指挥这场会战的正是开国将军张树芝。

· 平舞会战

工地上炮声沉重准确,石破天惊,老将军指挥若定日日在硝烟中穿行;万千好汉如牙啃一样,开掘土石300多万立方米,把沉睡的石头一一唤醒,叫它们变成铁,变成桥,变成路,变成企业,变成城市。

1977年底,中国唯一一家宽厚钢板厂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国内不能生产特宽特厚钢板的历史。

也正是在那一年,省委决定,划拨出舞阳县三里河以南六个公社,以当地最大的企业舞阳钢铁公司来命名的舞钢区就此诞生,并在1990年撤区成立舞钢市。

舞钢就是这么牛

撑起了中国制造的不屈脊梁

舞钢——因钢而闻名,以钢做文章,不仅赢得了瞩目的成就,还书写出光彩夺目的绚丽篇章,让舞钢钢铁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座集全中国之力,自己设计建造的钢厂,从诞生之日起,一次次在中国钢铁需要挺起腰板的时候,站在了前列。

当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开工时,工程干线所需的管线钢在国内还没有厂家能够生产。

· “西气东输”工程

唯一能供货的日韩钢厂坐地起价,钢材价格高得离谱。舞钢毅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历时三年多,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单国产化管线钢,彻底打破了“西气东输”用钢全部由国外垄断的格局,被国人称之为“争气钢”。

2008年北京奥运会,舞钢再一次撑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建设所需的国标最高极限的特种钢,国内从未使用过,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厂家生产过。

· 鸟巢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又是舞钢,舞钢为“鸟巢”量身定做的专用钢板创造了国内唯一、世界第一的钢铁奇迹,实现了“鸟巢”用钢全部“中国造”。

几十年来,舞钢的钢材被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起了一批世界级重大项目。

“创中国品牌,出世界精品”,舞钢的不少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跻身特钢行业世界前五,舞钢已成为特种钢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经济发展“黑白配”

让困顿中的舞钢找到了发展方向

一座钢厂的建设改变了这方土地,一个企业的兴建崛起了一座城。这座以企业命名的城市,仰仗着一个企业的税收,就足以撑起半边天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原本蒸蒸日上的舞钢公司陡然江河日下,靠一个超级企业支撑着的舞钢,经济总量排进了全省倒数的行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到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舞钢的经济也曾萎靡不振。

当全省各地产业集聚区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崛起鼎力中原腾飞时,也让愈来愈多的人们感受到了“集聚的魅力”。

纵观全省各地,产业集聚区正如一辆高速驰骋的列车,置身于“高铁时代”,以动车速度创造着光彩耀人的“集聚魅力”,困顿中的舞钢也不例外,只不过敢于创新的舞钢以“刚柔并济”和“黑白并进”的魔法将产业集聚演绎地更加传奇。

“黑色”的钢铁工业一直都是舞钢经济的支柱,走过跌宕起伏迈过沟壑险阻之后,舞钢依然把发展的目光紧盯在钢铁上。

面对钢铁行业的不景气状况,舞钢精准把脉把产业的目光放在源头和下游上,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以此作为推动产业做强做大的有力抓手。

河南省最大民营钢铁企业中加公司为代表的7家钢铁企业成功配套舞钢公司,一条从采矿、选矿、烧结到炼铁、炼钢、轧钢的完整的钢铁产业链在舞钢产业集聚区形成,并以雄壮的步伐向国内一流的宽厚板生产科研基地、中部地区最大的特种钢材加工基地迈进。

除开“黑色”的钢铁工业,“白色”的纺织工业也一直都是舞钢较为优势的产业。面对“一刚一柔”的独特资源产业优势,没有以柔克刚,也没有以刚制柔,而是则独创招法——“刚柔并济”。

· 舞钢纺织工业园

不仅用这一招法出奇制胜的演绎了传奇,还呈现出了许多精彩。

在舞钢产业集聚区北区,以现有的纺纱能力为基础,以舞钢纺织工业园为龙头,在进一步壮大国内先进紧密纺生产规模的同时,形成了从纺纱、织布、染整、提花到服装加工、鞋帽加工、配套产品生产的产业链。

在河南省最大的民营纺织企业银龙集团的引领下,舞钢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不能只靠“黑白”

绿色发展才是永恒的话题

从钢铁工业一枝独秀再到“黑白”产业齐头并进,一刚一柔构成了舞钢经济发展新的双驱。

但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舞钢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创造了新的奇迹。

在舞钢,除了钢铁,最不缺的就是山水。八百里伏牛山在此戛然止步,汤汤洪河水串起二十余颗璀璨湖泊,昔日的穷山恶水,不想却成为了舞钢绿色崛起的宝贵财富。

· 伏牛山风景

绿色的二郎山、灯台架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验收,红色的虎头山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旖旎的石漫滩水库建成了国际龙舟竞赛基地,“北国小江南”的美誉实至名归。

· 石漫滩水库

环湖国际马拉松赛、端午国际龙舟赛,吸引了来自众多国内外运动健儿参赛。以赛事带动旅游、以赛事促转型,舞钢旅游业成效初显。

“旅游带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作为舞钢市第三产业的支柱性产业,舞钢市旅游产业在以传统山水环境、城市风貌、观光农业等作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举办中国(舞钢)冶铁文化节、河南省(舞钢)水灯节等文化赛事,深入实施‘旅游+’战略,不断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把旅游业打造成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助推舞钢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 河南省第十五届舞钢水灯节

图片来源:光影中国

舞钢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紧紧抓住入围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紧盯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这一定位,结合“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脱贫攻坚要求,让旅游牵手扶贫,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乡村变景点,田原变乐园……

外地的游客沉醉于这里的青山绿水,本地人自豪于让人称羡的生态宜居,舞钢,已经由一座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变成了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

舞钢环境的变化,知名度的提升,唯有舞钢人最能体会。

多年以前,每每有人问我家乡是哪里的时候,我会回答“舞钢”,看着别人一脸懵逼的样子,再解释一下“就是原来的舞阳铁山”。

如今,“舞钢”甫一出口,就会有人赞不绝口“那地方我去过,山清水秀,特别漂亮!”懂行情的还会再补充一句“湖边的房子真是贵,赶得上郑州了!”

从“特钢之都”到“中国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基地”,再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和中国最具幸福感之城,舞钢演绎了从“黑色到“白色”再到“绿色”的嬗变之旅。

而如今,这在舞钢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色彩融合其中,“多彩”的经济模式正在推动舞钢阔步向前。

发展未有穷期,舞钢还在路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延召

85后,河南舞钢人

昔日媒体记者,今日国防砺剑人

供职于陆装武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