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香城都市報(記者 劉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靈動的文字、細膩的筆觸、博大的情懷,雋永的意境……最初認識“成麗”,都是通過見於本報的一篇篇帶着墨香的散文,讀後總能讓人感覺到文字的優美,心靈的充實,猶如一股甘泉流進讀者心田,真實且親切,柔和又澎湃。後來,“成麗”的名字登上省級甚至國家刊物,也成爲各大文學活動中的主角,一言一行都透着典型江南女子的精緻優雅。再後來,她帶着散文集《月從故鄉來》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無論文字還是爲人繼續演繹着沉穩內斂、細膩柔美,吸引了大批讀者,深受社會好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f10c39f95cb4a75adf9c60e9374200c\" img_width=\"2362\" img_height=\"1701\" alt=\"鹹安作家成麗新書《月從故鄉來》出版:愛攝影更愛文學,有思想更有情懷\"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她的冉冉升起,她的星空爆發,她的流年沉澱……本報都用真心陪伴,用真誠見證。7月28日,本報記者再次走近熟悉又陌生的成麗,走進溫暖又深邃的《月從故鄉來》,讓她和它共同講述奔波在文學路上那星星點點的印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照相館“深藏”大作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門店,兩張桌,兩臺電腦,兩臺相機、一個暗房……15年前,這就是成麗的舞臺,也是成麗全家生活的經濟源泉——坐落在鹹寶路口一家叫“純色攝影”的照相館。雖然生活有些艱辛,但一家人朝着共同目標奮鬥也很踏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攝影與文字,更愛哪項?只有成麗心裏最明白。其實,與文字結緣,可以追溯到成麗的出生之地。成麗的故鄉文宣是通山九宮山腳下一個聚族而居的山村,這裏成姓是個大姓,是成氏範公的後裔。受祖上讀書人的影響,沿襲世代“耕讀共樂”的習性,村中人知禮儀、識大體,多數上過私塾,老人中讀了二十年、三十年書的有不少,他們着長衫、捧古書,在老牆下的暖陽中搖頭晃腦、朗朗有聲的場景,讓成麗記憶猶新,更讓成麗耳濡目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麗是父母的第六個孩子,上有二兄三姐,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又添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是何種心情?成麗的父親居然給她取名:喜容。這個最先在《東周列國志》裏出現的詞,是略通文墨的父親對她到來的讚許也是希冀。幺女的成麗,從小到大,母親對她溫言軟語,沒說過重話。初中畢業那個暑假,成麗意外發現堂叔家的閣樓藏有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一一借來,通宵達旦地看,燈泡發熱將蚊帳烤糊了好幾處,母親心疼那尼龍蚊帳卻捨不得訓斥她。父母與村莊在無聲中完成一個赤子對文學的早期萌芽和膜拜。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少年的時光,給予成麗的是文學滋養。青年的生活,給予成麗更多的是壓力與忙碌。2004年底-2005年初,僅僅只相隔五個月,成麗的父母相繼離世,根植於她內心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很長時間,她的驅殼在大地遊走,靈魂卻穿越到黃土下,與他們對話。如何將記憶的碎片串起來是她必須面對的事情,書寫是唯一的途徑。於是,在閒暇時,在深夜裏,在時間的指縫中,她拿起書,握住筆。在文字的世界裏,思路漸明漸晰,有情可憶,有淚可揮,不再感覺悲涼,一切情歸行間,風煙俱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因爲想家,想念沒了父母的故鄉的老屋,她常夢見家鄉的老屋垮了,夢裏老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於是創作了散文《回家》,寫此文時,幾度落淚。2013年5月,爲了寫“東湖往事”徵文,成麗專程去看看東湖,回家後一氣呵成2千多字的《東湖遺夢》,得了省級徵文二等獎。2013年,成麗在13家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散文23篇,還被《文學月刊》評爲2013年度優秀作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麗,註定爲文字而生。當她再次重拾文字後,成麗的名字便頻繁見於各大報刊和雜誌,一發不可收拾,慢慢成爲了咸寧文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筆觸裏“書寫”大情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生活艱辛,但成麗精神生活卻尤其豐富。早年,除了平時自己熱愛閱讀寫作之外,她還任《長江文學》《雲夢澤》散文編輯、《向陽湖》詩刊編委,同時任荊楚網、咸寧論壇等四個文學論壇的版主,這些“職位”都是義務勞動,只緣於一顆鍾愛文學的初心。自2016年起,她連續三年義務擔任“全國生命之歌公益網有獎徵文大賽”的評委,其中,山東威海的高位截癱女作者孫淑陽的徵文,她讀後淚流滿面,聯繫上後,不斷鼓勵指導其寫作,還花了340元爲孫淑陽訂了全年《散文選刊》和《海外文摘》,至今,她們常在微信交流。更爲可貴的是,在聲名鵲起後創作繁重的今天,成麗仍在打理咸寧市作家協會的官方微信公衆平臺,費時費力,沒有任何報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白天,成麗奔走在養家餬口的路上;晚上,成麗把自己置身於書海里和田字格間。夜闌人靜,思緒飛揚,聽鍵盤嗒嗒有聲,她的內心踏實安詳。有時,不知不覺,天色微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汀泗古鎮的厚重與昔日的繁華,是成麗心心念念之地。爲了挖掘汀泗橋的歷史文化,成麗經常獨自一大早搭4路公汽去汀泗。一臺相機、一瓶水、一本一筆,從東街、西街、石板街到塔堖山,石墩、瓦片、古井、古橋、銀行、戲臺、電影院、指揮所、炮臺、廢棄的老鐵路……每一處成麗都撫摸過,對着那些物件,歷史就在眼前飄過,內心湧動的情愫無法平復。有時到了中午,飢腸轆轆的她就去新街買碗炒粉,然後繼續回老街轉悠,聽長者們眉飛色舞侃汀泗橋的歷史。天快黑時,她再坐最後一趟車返回。從秋天到冬天,再到檔案館、圖書館找資料……瞭解歷史,積累素材,成麗的採訪,嚴謹而細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咸寧師專有個老教師叫丁一,70多歲了,聽說我寫汀泗橋,他找上門把他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送給了我。握着他瘦骨嶙峋的手,說實在的,我挺感動。”正是有了成麗的執着和衆人的幫助,成麗寫了《邂逅汀泗橋》、《石板街》、《醉仙閣處讀繁華》等9篇有關汀泗的文化散文達三萬多字,深度解讀了這座曾揚名天下的古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寫《魯肅七夫人與甘棠三甲魯》一文,是成麗認爲最費時費力之作。爲了做好前期採訪,成麗之前冒雨到甘棠三甲魯與嘉魚魯肅三個夫人的墓地採風。要寫好這樣的歷史人物,必須瞭解三國赤壁大戰前後的歷史,爲此成麗在那段時間一有空閒就讀三國。沒得時間看書就在做家務的時候把各個版本的《三國演義》評書反覆聽。評書大師袁闊成把魯肅敦厚、智慧、大義演繹得繪聲繪色,增加了成麗對魯肅的認知。這篇5000字的《魯肅七夫人與甘棠三甲魯》前後寫了40個晚上,幾乎每天晚飯後就坐在電腦前,包括三國時期的各種樂器、衣服着裝、佩戴物件等,成麗都一一查正後才動筆。真正可謂是字斟句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擁有了這份執着和用心,成麗每一篇新作都是精品力作,或鄉土、或鄉情、或鄉音,不同的視角,開闊的視野,溫暖的情懷,引起讀者心靈的共鳴,甚至在文學界引起強烈反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散文集“沉澱”大智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散文易學而難工”,看似散淡隨意的文字,在有限的篇幅裏,不虛構、不假想,要涉筆成趣,意境深邃,的確很難。而成麗,因事務繁雜,時間和精力極爲有限,無法剝離散文去涉獵其他文體,只得向着散文的高原和高峯艱難跋涉,且行且修煉,吸納、消化、參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作多了,出書成了水到渠成之事。在衆多文學界資深作家的建議下,成麗於2016年開始着手出書一事,並將寫咸寧的300餘篇文章修改整理,打算出一個咸寧的專集。經過3年無數次的打磨。成麗散文集《月從故鄉來》終於面世,在短短的一個月裏,線上線下熱銷,廣受文學愛好者好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打開書頁,靈動的文字,清新的文風,雋永的意境撲面而來。《月從故鄉來》散文集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共22.6萬字,收錄了作者72篇優秀散文,共分“如水行板”“汀泗行吟”“風過香城”“故園情思”“長河回溯”五輯。成麗散文文筆細膩靈動傳神,文采斐然,細節刻畫、場景描摹纖毫畢現,極盡渲染氛圍、營造語境之能事。其散文主要分爲兩大類,第一類是寫人敘事,寫家鄉人敘家鄉事;第二類是文化散文,或行吟山水,或撫今追昔,或宣揚家鄉風物,或推介咸寧志士名人,風格或溫婉俊逸,或粗獷豪放,讀來氣象萬千、一唱三嘆、蕩氣迴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滴滴心血描工筆,孜孜不倦掘清泉,從從容容攀險峯,兀兀窮年奪高產。”咸寧市文聯黨組書記、咸寧市作家協會主席李專在讀了《月從故鄉來》後,給予了高度評價,“成麗是有文學基因的人,成麗是對文學有純粹之愛的人。文學是她之幸,她也是文學之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書名同名散文《月從故鄉來》是全書中最有人間煙火氣息、最地道的親情散文。短短千字,不事渲染,不刻意昇華,行文惜墨如金、隱忍節制,洗練傳神,一個調皮搗蛋可愛、充滿童真童趣的弟弟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頗有人情味。”第七屆冰心散文理論獎得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蔡先進對成麗的散文毫不吝嗇溢美之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衆多的好評,都是源於《月從故鄉來》沉澱了作者的文學素養與大智慧,讓每一位讀者真正感受到正能量: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用手中的筆,播種陽光、播種真善、播種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多年來在文學路上的寂寞堅守,歲月予以成麗溫情回饋:2014年入選湖北省作協青年作家定點寫作(系列散文)項目。2016年6月簽約《散文選刊》原創版。2018年選入湖北省文聯中青年優秀文藝人才庫。作品在《海外文摘》《散文選刊》《長江文藝》《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二十餘家省級以上報刊,並在海外、國家級、省部級徵文中獲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麗的文風綺麗驚豔,但爲人卻樸實低調,願她在鍾愛的文字裏,再攀一座座文學高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香城都市報(或公衆號搜索:xcdsbgfwx)\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332633410114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