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於喫飯還是很講究的,早餐更爲重要。俗話說:早餐要喫好,中飯要喫飽,晚飯喫得少。我們湖北恩施這邊對於喫早餐都稱爲—過早。過早的花樣也多,包子、饅頭、油餅、油條、大餅都是很簡單易攜帶的早餐,年輕人隨手打包帶走。隨着美團外賣的盛行,很多人來不及等早餐也就點外賣。

那在農村也就沒有那麼多講究,每天兩餐的都是大多數家庭的常態。隨着年輕人的步伐開始過早,早上大多數都以麪食爲主,或者喝粥,我們稱爲—稀飯。

這不禁的讓我想起了武漢的粥,是多種多樣的。冬天喝紅薯粥,熱騰騰的一大碗,哧溜哧溜地喝,紅薯質地黏糊,也不容易涼,上學要遲到了也要慢着喫——一着急就燙嘴;夏天有南瓜,精細的主婦會削皮煮,不過大部分人家都是不削皮的,有挑嘴的孩子會把皮吐桌上,少不了一頓教訓;還有紅豆、綠豆、花生,甚至蠶豆、豌豆、胡蘿蔔、山藥,都能拿來煮粥,各是各的味兒,又都是粥的味兒。

對於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說,在外面喫早飯其實是最近幾年纔有的習慣,小時候都是在家喫的。那時候可能到街上採買東西,餓了肚子偶爾下一次館子,像是逢年過節纔有的待遇。

記得那時候,早上一睜眼,飯菜總是坐在爐子上,慢騰騰地沸着,懶洋洋地冒着泡。有時候甚至天還沒亮呢,也不知道媽媽到底幾點起牀,才能拾掇好這麼一桌早飯。

粗茶淡飯,不見得好,總歸是管飽。熱騰騰喫完了,做事的去做事,上學的去上學,一天也就熱騰騰的開始了。那時候過日子,八點二十出門,八點鐘起牀是不能的。

一直到現在慢慢長大,在家的日子不多。在家喫一頓早飯,變成了逢年過節纔有的待遇——不放假哪能在家安安生生喫頓飯呢?

我知道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所有人都是從匆忙的起牀開始。上班的早晨,匆匆忙忙起牀,忙不迭去趕公交趕地鐵,早飯變成了買個包子或者餅,揣在包裏就走。哪家好喫不重要,又快又不漏汁水更重要。可能這樣的時候,就又開始懷念小時候坐在餐桌邊哧溜哧溜的喫麪條喝稀飯的日子了。

生活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的人,講究的是一個快字,人們大多步履匆匆。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好好享受一頓早餐的,真的是屈指可數了,早餐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感覺。以前人們喫早餐感覺是在享受,十分愜意,但是現在不同了,感覺他們就只是單純的填飽肚子,不喫的話上班會很餓。

生活就是這樣,總是在別處的。小時候盼着出去喫,長大後盼着在家喫。越長大,生活節奏越快,具有儀式感的早餐,變成只在朋友圈出現的九宮格。

可也正因爲如此,我們更需要在某一個早晨,起個早,坐下來。在家裏給父母做一頓早餐,或者去街邊的早餐店裏,和家人一起認真地喫個早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