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医生,每日科普肝病常识,为大家排忧解难。

乙肝是目前我国患病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据了解,我国每十人当中就有一人是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也颇多。面对当前致病率极高的乙肝,很多人都在忧虑是怎样患上该病的。然而最为广大人民在意的乃是家人问题,自己患上乙肝,身边之人或是孩子是否会随着得病呢?如果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一位得病了,身边的人又是什么情况呢?

丈夫患上乙肝,孩子和妻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后代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生怕自己的宝宝生病,那么爸爸患有乙肝,妈妈不是,会不会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呢?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是极低的。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确实潜伏有乙肝病毒,受孕时,精子和卵子结合,带有乙肝病毒的精子很可能和、将病毒基因遗传给后代,以致乙肝病毒长期携带,甚至终身。

但是这种父婴垂直的传播几率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大多乙肝父婴传播都是在后天密切接触传播的,虽然生活接触传播乙肝的途径很小,但是由于以前乙肝疫苗不普及,加上医疗卫生条件差,大家对乙肝的知识认知较少,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所以还是能够进行传播的。

目前新生儿必须强制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父婴传播的几率大大减小,因为乙肝疫苗普及时间不长,目前并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但根据临床经验来看,乙肝父婴传播的几率已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至于夫妻之间会不会感染乙肝病毒,情况不一。由于乙肝病毒包括性传播-患乙肝的病人在进行性行为时,保护措施不当造成乙肝感染。另一方面妻子具有乙肝抗体,同时做好了安全措施,一般是不会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除了性传播“它们”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的主体,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这里要注意哦!

《指南》: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亦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子和臭虫等)传播。

怎样才能有效的远离乙肝呢?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越早越好。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化验单看不懂,对肝病不够了解,都可以问我,看诊的空闲时间会一一帮你解答。

李医生电话微信同步:175192316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