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幾丁蟲是在4億年前後的海洋中廣泛存在的,通常形似“花瓶”的一類微小化石,長期以來生物學屬性不清,以前大多被認爲是某類生物的卵。近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梁豔博士等通過研究提出,幾丁蟲更可能是獨立的生物而不是其他生物的卵,相關成果31日在線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幾丁蟲在早、中古生代海相地層中幾乎隨處可見。由於其演化速率快,分佈廣,形態構造簡單易識別,其在年代地層及生物地層對比中發揮着重要作用。1963年,伴隨着幾枚繭狀保存標本的發現,幾丁蟲被許多學者認爲是某類後生動物的卵或卵囊,並逐漸作爲主流學說被廣泛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梁豔、唐鵬博士等中外學者,對美國俄亥俄州上奧陶統2塊化石樣品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該種的殼體長度相差3倍有餘,且殼表紋飾及體室下部的收縮隨着殼體變長愈發顯著,其形態差異似乎更接近縱向生長而非種內差異。這一現象與現下主流的卵或卵囊學說相去甚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進一步探索幾丁蟲形態差異的幅度及其生物學屬性,研究人員收集整理了前人發表的57屬(目前已知報道的所有屬)378種幾丁蟲的最大最小殼長比以及來自現代水生6門10綱45種無脊椎動物卵的大小差異值進行了類比研究。結果顯示,當度量標本的數量足夠時,幾丁蟲殼體的大小差異明顯大於現代水生無脊椎動物卵的大小差異,說明其爲後生動物的卵的可能性極低,更可能爲一類獨立的微體生物。這一發現,將爲研究地質地層和古生物生存環境帶來新的依據。\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7fac7bcd0fd4de3b9522764a8ba9db2\" img_width=\"336\" img_height=\"429\" alt=\"似卵非卵,4億年前幾丁蟲身份之謎揭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8061477143516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