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廣發基金旗下基金經理劉傑“1拖40”,其管理的基金多爲行業主題基金,涉及領域繁多。對於公司一拖多這個問題,廣發基金某內部人士並未從正面直接回復《華夏時報》記者,但其提到,基金經理是公司的核心資產,肯定都缺。

監管整頓基金經理掛名亂象,公募江湖1拖40或成絕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邸凌月 劉春燕 深圳、北京報道

近日,基金經理 “掛名”行爲受到監管層的關注。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廣發基金旗下基金經理劉傑“1拖40”,其管理的基金多爲行業主題基金,涉及領域繁多;同時,公司旗下基金經理“掛名”情況亦較爲多見。

某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這個行業基金經理作爲核心資源是稀缺的,能者多勞爲何不可?但也有渠道人士稱,因爲基金經理“掛名”,基金銷售可能更易將產品銷售出去,但是基金公司承擔的是公司品牌不誠信的代價。

對於公司一拖多這個問題,廣發基金某內部人士並未從正面直接回復《華夏時報》記者,但其提到,基金經理是公司的核心資產,肯定都缺。

基金經理“掛名”受關注

隨着公募基金的規模與業務的增加,產品數量與類型越來越豐富,但基金經理作爲稀缺人才,似乎並沒有產品數量增長得那麼快。

據悉,近日,多家基金公司產品部收到了證監會的最新產品申報要求,要求擬任基金經理與督察長承諾產品不存在“掛名”行爲,已進入申報環節的產品也需補充提交承諾函。

據Wind資訊顯示,截至2019年7月29日,公募基金2020位基金經理共管理8124只基金(份額分開算)。其中,管理10只以上產品的基金經理人數共136人,分屬於45家基金公司,共管理1811只產品,人均管理13.3只產品。嘉實基金管理10只以上產品的基金經理最多,有11人。

值得注意的是,廣發基金管理10只以上產品的基金經理爲9人,分別爲謝軍、任爽、王予柯、陸志明、羅國慶、劉傑、代宇、洪志、譚昌傑,9位基金經理共管理128只產品,平均每人管理14.2只產品。

另外,易方達基金管理10只以上產品的基金經理8人,合計115只產品,平均每人管理14.3只產品。博時基金、富國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管理10只以上產品的基金經理均有6人。

基金經理劉傑“1拖40”

舉個例子,在廣發基金衆多“一拖多”的基金經理中,2004年7月加入廣發基金的劉傑被委以重任,掌管着40只產品,是廣發基金中“擔子最重“的基金經理。據Wind資訊顯示,除了廣發納斯達克100ETF、廣發中國企業精明A、廣發中國企業精明C三隻產品由劉傑與李耀柱攜手合作,其餘37只基金均爲劉傑獨立管理,且多爲指數型基金。

這些基金業績如何?

2019年以來,截至7月29日,劉傑負責的產品中,業績居前的主要爲跟蹤滬深300的基金,其中廣發滬深300ETF、廣發滬深300ETF聯接A、廣發滬深300聯接C年內回報分別爲30.2%、27.91%、27.7%,同期同類排名分別爲304/1085、427/1085、442/1085,此外,上述三隻產品的近1年回報、近3年回報均在同類前1/3。

不過,拿得出手畢竟不多,“1拖40”的劉傑似乎顯得力不從心。據Wind資訊顯示,劉傑旗下基金涉及領域較多,如廣發中小板300ETF、廣發創業板ETF聯接A、廣發中證500ETF、廣發中證養老產業A、廣發中正環保產業ETF、廣發港股通恒生A、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C人民幣等基金雖然在2019年實現了正收益,但年內排名均在同類型產品中中游靠後,甚至倒數。

劉傑2016年1月25日接手廣發中證養老產業A,拉長時間來看,截至2019年7月29日,該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率爲14.08%,同期同類排名947/1085,近1年回報、近3年回報分別爲-8.1%、-3.56%,同期同類排名分別爲900/986、389/586。劉傑還從2016年7月6日起打理廣發中證養老產業C,命運與A類產品一樣。

從其季報的重倉股可以發現,劉傑對廣發中證養老產業A的調倉較爲頻繁,2018年末,十大重倉股爲九鼎投資、宋城演藝、中南傳媒、華大基因、山東出版、永輝超市、中國國旅、完美世界、片仔癀和芒果超媒;到了2019年一季度,十大重倉股“大換血”,分別爲TCL集團、網宿科技、中信國安、長春高新、老闆電器、東方財富、光環新網、國新健康、九鼎投資和康弘藥業,與上一季度相比,僅有九鼎投資還位列其中;2019年二季度末,沃森生物、伊利股份、中順潔柔、蘇泊爾、科倫藥業成爲新寵。

“一拖多在這個行業其實挺正常的,有的基金公司小,投研能力不足,也有的大型基金公司認爲某位基金經理綜合能力很強,能夠同時管理多隻產品。”上述某基金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公司半年7位基金經理離職

此外,廣發基金旗下如廣發匯康、廣發價值回報A、廣發景華純債、廣發匯瑞3個月債基等產品均由3位基金經理共同打理;廣發聚寶、廣發趨勢優選、廣發穩安靈活配置等均由2位基金經理一同負責。

“掛名很多見,爲了培養新的基金經理就會在某隻產品上掛個名,並且拿出一部分資產讓新的基金經理打理,逐步成長。管理1個億資產和10個億資產是完全兩個概念。”上述基金業內人士稱,其還表示,掛名其實是基金經理個人、基金公司、監管層的三者博弈,基金公司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而基金經理個人和監管層雖然目標不同,但都不希望掛名現象遍佈。

某渠道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基金經理“掛名”不僅會讓基金經理的誠信打折,也會讓公司的品牌形象受損。雖然可能更易將產品銷售出去,但是基金公司承擔的是公司品牌不誠信的代價。同時,基金經理在掛名後還將承擔一系列風險,如果基金業績不佳或出現踩雷情況乃至該基金遭受監管處罰,都將直接影響到掛名基金經理。

值得關注的是,廣發基金基金經理“一拖多”的同時,還面臨着人才的流失。據iFinD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公募基金有129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70家基金公司。其中廣發基金上半年有7位基金經理離職,離職人數行業最多,顯著高於易方達、南方等頭部基金公司。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基金經理屬於稀缺資源,在行業內已成爲不爭的實時,打造穩定的投研團隊亦是基金公司所追求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