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家老爺“撿棋子而不得”俯桌痛哭

盛老爺和明蘭就坐於茶桌兩端,盛老爺一言道破,“我這個乖巧的女兒怎麼變成這個樣子,喊打喊殺的,連眼都不眨一下,突然想明白了,你一直是這樣。”

明蘭說完自己小娘的死之後,明言刺向老爹:“我更明白,你首鼠兩端,左右搖擺,只有最核心的利益才能打動你,父親,咱們一家人就這麼稀裏糊塗的把日子過下去,算了,何必追問這麼多呢?”

知否:盛家老爺“撿棋子而不得”俯桌痛哭,顧廷燁流放成邊軍小兵

明蘭轉身走了,盛老爺俯身去桌子底下撿掉落在地上的黑白棋子,撿而不得,一使勁棋子反而從手指裏溜走,跑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這裏,盛老爺的本意是在誇讚明蘭,想與明蘭拉近關係,但卻觸了“逆鱗”,明蘭本不願“裝乖扮小”,但造成這一切的便是盛老爹,造成這一切於是他們的關係,就像盛老爺拼命想撿起的棋子一樣,更加的遙遠了。

知否:盛家老爺“撿棋子而不得”俯桌痛哭,顧廷燁流放成邊軍小兵

顧廷燁是陛下寵臣,爲什麼會被流放

在預告中,有這樣一段,顧廷燁被流放,變成邊軍一小兵,明蘭身穿誥命服裝,前去送他。而顧廷燁是皇帝的寵臣,曾救下兩朝皇帝,這樣一個人竟然被流放,實在邏輯不通,可見編劇就是想虐虐顧廷燁和關注知否的觀衆們,畢竟有流放纔有和離,賺足了眼淚。

原著中,顧廷燁並沒有被流放,而是帶兵到關外去打仗,後來太后一黨造反,顧廷燁率軍回朝救駕。

電視劇中爲了讓顧廷燁流放變得更加邏輯通順,拍攝了以下幾點使皇帝“背棄”顧廷燁。

知否:盛家老爺“撿棋子而不得”俯桌痛哭,顧廷燁流放成邊軍小兵

1、拍攝了不少“奸人挑撥關係”的鏡頭。

2、而且顧廷燁私自“帶兵回京”,在古代5人以上就算是大隊人馬了,更何況沒有傳召,私自回京,秦朝5人的盜匪,即是“羣盜”,刑罰最爲嚴厲,偷盜1文就會被斷去左足,同時黥爲城旦。即使是法度不再嚴苛的宋朝,皇帝也不會允許部下私自帶這麼一隊人來自己眼皮子地下晃悠,但皇帝輕輕放下,已是法外開恩。

知否:盛家老爺“撿棋子而不得”俯桌痛哭,顧廷燁流放成邊軍小兵

3、鹽務辦完,顧廷燁回京,看到家中起火,來不及歸還兵符面見皇上便去救明蘭,但兵符何等重要,顧廷燁實爲不智,但如果顧廷燁面見皇上,又與明蘭那個不負責任只懂顧全大局的父親有何分別?那樣明蘭也會GG,被康姨母刺死,再也見不到明蘭了。

4、小編爲什麼會在“背棄”上打個雙引號呢?因爲皇帝實在太做作了。感覺他生顧廷燁的氣,忌憚顧廷燁功高震主、目無法令像是在演出來的,另外,本來手底下就沒有可用的大臣,非得把得用的給貶黜了,怕是“鹹”着了。

知否:盛家老爺“撿棋子而不得”俯桌痛哭,顧廷燁流放成邊軍小兵

​5、這也就給太后造反,顧廷燁日後率兵勤王滅亂做了鋪墊。

在這裏說說原著,原著顧廷燁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封疆大吏,帶着明蘭入蜀逍遙快活去了,一般這種封疆大吏家眷是要在京城做“人質”的,但顧廷燁豈是旁人,帶着明蘭一起優哉遊哉的就去了,電視劇結局也該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