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對殖民地的掠奪讓英國獲得大量財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從當時統治者角度來看,“危險的窮人”要麼老老實實參加工作,要麼被抓進了感化院(或者習藝所、海外殖民地),確實給城市減少了犯罪——這麼說的話,濟貧法是成功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濟貧法要通過勞動解決流民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601年,《伊麗莎白濟貧法》頒佈了。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題記 | 16世紀的英國統治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圈地運動不僅帶來了城市經濟的大發展,也帶來了無數“危險的窮人”,該怎麼對付他們呢?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英國濟貧法的發展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0246c6e60cb42b88bed4793bef630c3\" img_width=\"549\" img_height=\"363\" alt=\"《伊麗莎白濟貧法》:該怎麼對付“危險的窮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工業革命前後的英國窮人數量龐大\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572年,英國法令變得十分嚴酷,只要年齡在14歲以上的流民都要被施以鞭刑,還要用圓周1英寸的烙鐵烙穿耳朵的軟骨,給他們永遠打上“流民”的印記。第二次被捕的流民,將會被判處死刑,除非有人願意把他收留爲奴兩年。如果是三次被捕,死刑將無法赦免。\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h1\u003E所謂流民,就是城市中流浪、遊蕩或者乞討的人。只要是沒有工作,都可以視爲流民。\u003C\u002Fh1\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be531fbe431458cbd76c5d3d84ce940\" img_width=\"495\" img_height=\"371\" alt=\"《伊麗莎白濟貧法》:該怎麼對付“危險的窮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城市窮人被迫成爲流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572年的法令不管怎麼看,都太過於嚴苛。但凡有工作的機會,沒人願意去當流民。因爲在16世紀的英國城市中流浪,下場只能是餓死或者病死,區別只是時間長短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在當時的整個歐洲,或多或少的都在慢慢的變化:農民失去土地,只能進城尋找工作。工業革命帶來了新的機器,新機器讓工廠主可以用更少的勞動力產出更多產品。於是,大量的底層工人失業了。他們無處可去,只能成爲流民,除了乞討,更多的人成爲了小偷和強盜,女性則成了娼妓。大城市的犯罪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卻對這些流民無可奈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初的解決辦法是靠教會,他們一直是賑濟窮人的主力軍。1526年,西班牙人文主義者胡安·路易斯·畢維斯在《論對窮人的救助》中寫道:\u003Cstrong\u003E“有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和乞丐流浪街頭,這是基督徒的恥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位人文主義者提出的問題,是非常緊迫的。教會的力量不夠強大,每天成千上萬的流民擁擠在教堂門口,連最具善心的神父也無可奈何。畢維斯提出了一個解決之道:\u003Cstrong\u003E除了教會,整個社會都要努力解決這一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他的想法,那些乞丐和窮人可以進行分類:寡婦、孤兒、殘疾人、病人是需要好好照顧的,應該爲他們提供住所、食物、教育等救助;還有一些人只是臨時失去了工作,或者遇到了大難題,各個教區應該提供幫助,讓其度過難關;那些身強力壯卻無所事事的乞丐,則應該抓起來扔出城去……\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h1\u003E畢維斯的想法雖然過於簡單,但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必須解決——教會、官員、資產階級、窮人,都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u003C\u002Fh1\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626276773d54f7980274171e2919f3c\" img_width=\"549\" img_height=\"370\" alt=\"《伊麗莎白濟貧法》:該怎麼對付“危險的窮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暴力解決城市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對於城市來說,“危險的窮人”是無法靠鞭刑和死刑解決的。再者,嚴刑峻法早晚會激起衆怒,政府必須要想盡辦法救濟貧民了。一個現實問題是,貧民太多,政府的財政收入根本無法應對。所以,教會成了救濟貧民的最初組織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在威尼斯,一個叫“大協會”的組織就是主力軍,城市中富有的商人,在教士的勸導下,時不時拿出一筆錢捐給大協會,幫助他們救濟窮人;在佛羅倫薩,醫生們在教會的呼籲下,也經常免費給窮人看病;在魯昂等地,教會組建了具有慈善性質的醫院,給所有窮人提供幫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樣的慈善行爲,多多少少緩解了城市管理者的壓力。就算不能讓所有窮人都喫飽飯,至少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被拋棄,還有活下去的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僅僅依靠不定期的捐贈,問題完全沒有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個問題就是城市中的窮人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無法控制。在廣大的鄉村地區,不管是租賃土地還是擁有自己的土地,大多數的農民都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債務。\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905b03d397b476783f2f486f96d44ef\" img_width=\"596\" img_height=\"443\" alt=\"《伊麗莎白濟貧法》:該怎麼對付“危險的窮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圈地運動造就了大批流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完全依靠農作物生存,讓農民成了被剝削的對象,很多原因都導致他們債務纏身:賦稅、天災、疾病……於是,他們被迫賣掉土地,進入城市。里昂的編年史家紀堯姆·帕拉丁就詳細的記載了1573年富商們怎麼用低廉的價格購買農民土地的——這種事情每天都會發生,越來越多的“流民”湧入了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91年,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稍微富裕的一個村子,就向米蘭公爵寫信稱:\u003Cstrong\u003E“我們村離皮亞琴查太近了,對那裏的人來說簡直就像敞開的大門。現在每天都有可憐的乞丐因爲山上沒東西喫而下到我們村來尋求庇護……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們村就要被人淹沒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村子尚且如此,城市就可想而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民紛紛湧入城市,靠捐贈支持的教會越來越喫力,他們應對不了這麼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工廠主和富豪們,僅僅是偶爾展示慈悲之心。他們大多數人並不同情底層工人和流民,如果你看過英劇《鳥鳴》和《南方和北方》,就能從中找到很多證據。富人們的眼中都是錢和自己高貴的地位,除了偶爾在教會面前炫耀自己的大度,他們絕不願意救濟窮人。在《鳥鳴》當中,女主人公給可憐的工人們偷偷送去了麪包,結果她的丈夫勃然大怒,就是最好的證明。\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h1\u003E窮人被迫犯罪,教會無能爲力,政府財力有限,富人麻木不仁——這種矛盾愈演愈烈,必須採取強制措施了。\u003C\u002Fh1\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99dd2b2914a4b2d99d5eb92ac1fca6c\" img_width=\"598\" img_height=\"410\" alt=\"《伊麗莎白濟貧法》:該怎麼對付“危險的窮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濟貧法要通過勞動解決流民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601年,《伊麗莎白濟貧法》頒佈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裏必須指出,1601年的濟貧法,實際上是1597年濟貧法的修訂和補充。所以,早在1579年,改變英國社會的強制濟貧工作就開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在文章開始看到的1572年法令,試圖用嚴刑峻法對付流民,但事實證明這只是異想天開。而1579年的濟貧法案,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變:\u003Cstrong\u003E強制徵收濟貧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英國的人們,都要按照財產比例繳納濟貧稅。這筆“專項資金”有效的解決了慈善資金不穩定的問題,給解決流民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每個城市都要按照要求給流民提供生產資料,\u003Cstrong\u003E“讓有希望的年輕人習慣勞動,並在勞動中成長,而不是遊手好閒……並使其他願意或者需要工作的人也有工可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年老者提供直接的救濟,兒童則可以寄養到有能力者的家庭,等到一定年齡再出去做學徒,生病者能得到治療,恢復健康以便再次投入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對於那些懶散的人,有能力工作卻逃避的人,英國每個郡都要設立感化院。這些流民會被送到感化院,強制他們參加勞動。各種各樣的措施不斷推出,目的就是通過勞動,改變流民的生活狀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6世紀末的英國,爲了解決城市犯罪等問題,濟貧法在短時間內實施並完善了(當然,把這些人扔到船上送往海外殖民地,也是很常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英國不斷完善濟貧法案。1834年又通過了《濟貧法(修正案)》,繼續貫徹用勞動解決流民問題的指導思想。一直到20世紀中期,慢慢建立起來的社會保險制度,才讓濟貧法逐漸退出歷史舞臺。\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h1\u003E那麼,濟貧法到底有沒有解決矛盾呢?\u003C\u002Fh1\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9323d7de868432d9e60f3d27ee2fa6d\" img_width=\"548\" img_height=\"365\" alt=\"《伊麗莎白濟貧法》:該怎麼對付“危險的窮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對殖民地的掠奪讓英國獲得大量財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從當時統治者角度來看,“危險的窮人”要麼老老實實參加工作,要麼被抓進了感化院(或者習藝所、海外殖民地),確實給城市減少了犯罪——這麼說的話,濟貧法是成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不管是《伊麗莎白濟貧法》還是1834年的《濟貧法(修正案)》,很多受救濟者都是被迫在環境極爲惡劣的地方勞動,遭受巨大的折磨。窮人和流民數量依然龐大,社會財富兩極分化,矛盾依然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而真正讓這種情況得以緩和的,是海外殖民地的開拓,對殖民地人民的剝削,爲英國輸入了大量的財富。靠着這些掠奪的財富,現代意義上的“福利制度”才慢慢建立起來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濟貧法並沒有直接解決“危險的窮人”問題,直到廣大的殖民地人民成了新的剝削對象,才真正慢慢緩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178541437752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