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龐氏騙局,大多數人已經不陌生。

十幾年前,伯尼·麥道夫打着投資理財的名義,從投資者處騙取650億美元,被判入獄150年,給全世界投資人敲醒了警鐘。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全球的投資人並未變得更加清醒。比“麥道夫”更爲顯而易見的陷阱,卻一次次成功、輕鬆的捲走巨資。

這背後,到底是什麼遮擋了投資人的視線?

作者 | 賈雅楠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投資人到底有多頑固?

答案超出你的想象

去年,和母親的朋友喫飯,阿姨聽聞我就職於財富管理公司,便拿出手機,告訴我:“這個投資很好,每個月都能賺錢。”

我瞄了一眼她的手機,一陣冷戰。

我問:“您買了多少?”

阿姨自豪的說:“買了挺多的。看!這個月,又賺了5000。是朋友推薦,每個月都可以賺到錢。”

我看了阿姨滿臉自豪,只能委婉勸她:“賺差不多就行,趕緊把本金要回來。現在收益這麼高的產品,要當心。”

阿姨臉色一變,說:“沒事,安全得很!我周圍朋友很多都買了,我也準備再買點。”

頓時,我曾寫過的關於龐氏騙局的各種文章充斥在腦海,卻無從開口。

一頓飯在我的旁敲側擊中度過,幾次解釋,阿姨都不相信她的投資會有什麼問題。反而是一副看書呆子的眼神,看着我。像是在質疑我是不是學習書本知識,學傻了。

更奔潰的是,過完年,母親走過來,說:“那個投資產品,我也考慮買點。周圍的朋友,都買了。”

曾經,我覺得一兩篇文章便可以解釋的清楚何爲龐氏騙局,何爲高收益陷阱。甚至覺得有些騙局愚蠢至極,根本不可能有人上當。

至此,我明白,即便寫得再多,也總有不可能說服的人。

這也是爲何無數“賺錢騙局”破滅,卻始終有一批又一批的人繼續“前仆後繼”地上當受騙。

今天,謹以此文,獻給曾經“被龐氏”的投資人,和現在正奮鬥在幫助投資人“不被龐氏”道路上的人。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龐氏騙局”開創者:查爾斯·龐茲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騙局的本質是貪婪

它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19世紀初,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寫過一本書,叫做《烏合之衆》。這本書爲我們打造了一面人性的鏡子,也揭示了龐氏騙局爲何如此難以杜絕的原因。

作者以法國大革命作爲分析背景,發現,即使一個有自己獨立見解的人,一旦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識形態蠱惑的羣體,就變成了烏合之衆中的一員。

更廣泛地說,當一個個體融入羣體時,個體的行爲特徵將被淹沒,取而代之的是構成該羣體的新的行爲特徵。

羣體具有感性、盲目、低智商化、情緒化、極端化等特點,且無論構成該羣體的個人是多麼高尚聰明,一旦進入羣體,個人的品質將不復存在。

這也是龐氏騙局中,陷入其中的個體很難清醒過來的原因。

因爲在龐氏騙局中,最早期進入羣體的人,是嚐到了甜頭的人。先入場者拼命地充當着水軍和佈道者的角色,用高收益和一個個動聽的故事擊穿了後來者的心理防線!

信以爲真的“笨人”成了信徒,看穿本質的“聰明人”成了賭徒。最終的輸贏不看信仰,只出於幸運——沒有成爲擊鼓傳花遊戲中最後的那一個。

也正是這種心理狀態,捧紅了近年來幺蛾子頻出的P2P行業。一句“我周圍很多朋友都在買,他們都賺了很多錢”,成了一道利器,也成爲了掩飾貪婪的藉口和武器。

麥道夫被逮捕後,曾說:“他們(受騙者)都想不勞而獲,他們太貪婪...我告訴過他們不要把超過50%的資金用於投資,但他們不聽!”

可見,麥道夫絲毫沒有懺悔的意思,而是把責任歸究到投資人的“貪婪”上。但不得不說,他的這番解釋,直到今天,聽起來也頗具意味。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你到底是對投資到底有什麼誤解?

會把錢這樣放心交給別人

龐氏騙局得以蔓延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一些人對“投資”有誤解。

隨着我國金融行業的逐步發展,“投資”一詞,聽起來愈發格外高大上。相比製造業這種需要出苦力賺錢的事情,“投資”聽起來更像是“空手套白狼”。

很多電視劇,也對投資大佬們進行了過度包裝和渲染,將他們塑造爲無所不能、翻雲覆雨之人,能參與到投資中,也成了一些老百姓與時俱進的標誌。

可是,大部分人,並不瞭解投資到底是投什麼。

你可以試試,問問周圍的人什麼是投資。恐怕,很多人都會說:“投資就是賺錢。”

沒錯。在很多人眼裏,錢生錢,就是投資。把錢給你,你給我回報,我就是在做投資。

他並不知道錢爲何會生錢,也不知道把錢給你之後,你會做什麼。你和他去講“投資標的”,他們聽不懂,也不關心。

而真正的投資,投的並不是拿走你錢的人,而是“投資標的”。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金融史上規模最大的龐氏騙局主犯——伯納德·麥道夫

這就是爲什麼麥道夫對投資業務一直保持高度神祕。

投資者實際上不清楚麥道夫通過什麼投資方式來獲得看似合理的收益,那一套“價差執行轉換套利策略”估計連麥道夫自己都解釋不清楚。

過於神祕的業務,使投資者無法獲知自己投資的是什麼,能夠通過什麼方式來獲得收益。“投資標的”在這場交易中,完全不爲人知。正如同近年來跑路的理財平臺,你去追問它們的投資業務,多半什麼也找不到。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龐氏騙局是否難以被識破?

其實並不難

其實,不僅僅麥道夫騙局,所有的龐氏騙局,都有非常明顯的特徵。只要稍微留神,就會發現有些特徵,明顯到可笑至極。

比如,曾幾何時,我看到過一個牌子,寫着:“保本保息,15%”。且不說旁邊舉牌小夥賊眉鼠眼,僅就牌子上這幾個字,也足以讓人引起警惕。

如果有這等好事,這位小夥還需要在這裏舉牌?

另有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騙局,更爲匪夷所思。

前不久,一則新聞傳出。題目叫做:《拆分模式榮登美國環球雜誌頭版新聞:是目前高收益、低風險,最好的理財項目!》。

龐氏的本質是貪婪,還披着從衆的外衣 | 3·15消費者權益日

配圖可以看出,這所謂“拆分盤”簡直是理財神器!不但保本保息,還只漲不跌!

而所謂創始人還出來解釋了一下,說:“假如全球始發行量是100份財富,而你購買了其中1份財富,當100份已經無法滿足所有玩家的需求量時,那麼這100份財富將會拆分爲200份,那麼你持有的1份將會變成2份,你的財富增長了,翻倍了。這就是拆分盤的精髓。”

咋一聽,真是有道理啊!

殊不知,這正是典型的龐氏騙局。遊戲繼續能玩下去的關鍵,就要在於有人接盤。一旦短線,全盤皆輸。

其實,你完全不必看它的解釋,單單看到標題:“高回報、低風險”幾個字,就應該將他立刻丟進垃圾桶!

投資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高回報永遠會伴隨高風險!低風險,註定只有低迴報。不可否認投資會包含運氣成分,但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永遠不會發生。

最後,在315即將到來之際,再發幾個辨別“騙局”的小貼士出來,這些顯而易見的特點,只要拎出來一個,你就應該無比謹慎小心:

1. 承諾高於無風險利率、無波動的收益率

這個來稍微解釋一下。

麥道夫騙局,當年承諾的是無論什麼市場環境均能保持10%以上的收益。

毋庸置疑,麥道夫是聰明的。他並沒有用離譜的收益來作爲噱頭行騙。這比有些45天50%的收益看起來靠譜得非常多!

但是,麥道夫承諾,無論股票市場的行情如何,他均可以保證此收益率。稍有經驗的人也會知道,在任何市場,都不可能會有絕對收益,即便是巴菲特和全球最牛逼的耶魯基金,也是做不到的。

我們都知道,無風險利率大約爲3%,而經過時間複利的作用,10%和3%收益率差距是巨大的。

經過10年,投資於10%收益率產品的投資者所獲得的收益將是投資於3%的4倍,很難想象4倍的收益率差距均是在無波動的情況下實現的。

很明顯,這樣的好買賣是不存在的。

2. 投資標的不透明

3. 承諾保本保息、高收益

4. 承諾這個投資收益很高,風險卻很低

當然,還有最最需要警惕的:

那就是,有人告訴你:“咱們周圍的朋友都買了!你也買一點吧!絕對沒問題,安全的很、穩賺不賠!看,這個月,我又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