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三中

左邊有條臨頓路,右邊有條皮市街

兩千年前,吳王闔閭征伐東夷,曾在此臨時停頓憩息,宴賞軍士,於是左邊這條路就得名臨頓路。右邊這條街,一千年前,唐代詩人皮日休造別墅於此,因名皮墅,後訛爲皮市,清康熙年間改稱皮市街。

sdfd

蘇州三中

就是地處這樣的古城核心地帶

慧 成 塔 影

sdfd

蘇州充滿蘇州市井氣息的皮市街

皮市街之於蘇州就像西四之於北京。

皮市街從宋朝起就已經是著名的商業街了,如今靠着花鳥市場小喫撐起了整條街的人流量。大凡這樣的街道總有地道小喫,比如,一元一個的老虎腳爪,不下雨纔出攤的潘玉麟糖粥,以及一天只賣兩小時的楊招娣糕團。

北段的楊招娣和南段的潘玉麟讓皮市街成了蘇州最甜的街

皮市街往南走,看見長長的隊伍就知道是潘玉麟糖粥了。攤子很簡單,一鍋煮圓子,一鍋捂着粥,一鍋捂着豆沙。老潘師傅一付愛理不理的樣子,就理解爲專注吧,用一個時下比較的流行詞彙來說,就是匠人精神,專心做好糖粥和圓子就行了。粥熬得發亮,桂花赤豆撈起來滾燙、濃稠,甜而不膩,好像站在盛放的桂花樹下。簡單的食物,並不粗糙。 

楊招娣糕點,是個十分有腔調的糕點老店,每天的產量不高,每天兩點開始賣,賣完爲止。楊招娣家赤豆多,糕身呈現淡粉色。赤豆糕甜而不膩,清爽香糯,買來現喫最好。

三中人

心中的皮市街

每個蘇州三中人心中都有一條皮市街。

皮市街之於三中人的地位就像是相門後莊在蘇大人心中的地位。

以皮市街和白塔路交界的路口向四面輻射,這裏有老西白點心店、陸振興、觀振興、偉記奧麪館、鑫花溪、肯德基、都可、花園餅屋、長髮西餅、85度C……喫多了食堂,偶爾要打打牙祭,就在學校周邊5分鐘步行範圍內有太多接地氣的選擇。

蘇州三中周邊手繪地圖2018版隆重登場!

許琛(2012屆)

初中就讀於平江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現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不同於大部分人對江浙滬美食的印象(甜),對我而言,蘇州美食的代表詞卻是鮮辣。印象深刻的就有皮市街的豆腐花。每每期待着阿婆把大鍋的蓋子掀開迎面而來的豆腐蒸汽,配着白嫩的豆腐舀出到塑料小碗,淋上豉汁醬油慢慢滲透進豆腐,半勺鮮辣椒配一勺榨菜,最好撒上香菜末,大概是我對蘇州豆腐花最好的記憶了。

畢業恰好六年,有的時候會想起高三那棟樓後面的幾棵樹。夏天的午後天氣漸陰,如果恰好輪到我們一排坐到窗邊,我就會看着樓下的樹發呆。空氣都轉成了大雨前的灰黃,蒙在樹上,染成一副秋天的模樣。很有趣的是,現在回想起那副窗外的畫面,更像是在看金粉世家的感覺。後來畢業聽說整棟樓都拆了,也沒有再去看過那幾棵樹還在不在,但是夢裏還是會時常的閃現。

索佳妮(2012屆)

初中就讀於平江中學,畢業後考入東南大學,現於東南大學攻讀碩士

皮市街印象最深的是花鳥市場,不過好喫的也很多。讀高中的時候,每天都餓得很快。到了上午第二節課就餓得肚子咕咕直響。到了上午四節課上完,一般都餓得眼前發黑,一想到喫的就口水直流。這種情況不僅是我一個人,班上多數人都是如此。所以每天上午的第四節課一下課,我們以最快的速度衝出去喫午飯。如果去晚了,不僅要排長隊,而且只能喫黑暗料理咕咾肉蓋飯了。那個時候的走廊裏、教學樓下、操場上,擠滿了叫喊着狂奔的人羣。那種荒誕又有點壯觀的場景,也只有在高中才能看到了。

範小馳(2013屆)

初中就讀於啓新中學,因爲喜愛日語,所以來到三中。畢業於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現就職於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說起皮市街,腦袋裏首先浮現的就是蘇州無人不知的網紅糖粥店“潘玉麟糖粥”了。店主是一對爺爺奶奶,天氣好的時候就出攤,喫不喫得到就靠運氣。那時候喜歡去花鳥市場看看花花草草,路過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買份糖粥或小圓子,淡淡的桂花香、軟糯的豆沙,滿足了對蘇州小喫的所有幻想。

高中最大的煩惱不是高考,而是中午喫什麼。背後的黑板改造成了外賣牆,中午小巷子裏的各種小攤,馬路對面的全家,還有稍遠一點的85度C,都構成了高中時候最甜蜜的煩惱。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喫東西可能只是個任務甚至負擔。曾經最想逃離的三年,可能是人生中最熱愛生活,充滿熱情的年華了。

慕瀲青(2016屆)

初中就讀於平江中學,高中和三中簽約,到了三中。現就讀於南京理工大學

家裏管得比較嚴,人生的第一碗麻辣燙,是在三中喫的。出校門右轉再右轉,店在一條兩旁植梧桐樹路上,店有兩家,一家叫十年麻辣燙,一家叫重慶麻辣燙,就像同卵雙胞胎一般。有一種豆腐皮卷,我很愛喫。因兩家競爭,價格相當實惠。高三壓力大的時候,喫點辣,很開心。

到了大學,和大學裏其他地方的同學比較發現,我的高三生活雖然壓力大,但還是比較輕鬆的。大學一個班級,大家高考分數差不多,這充分說明三中教學效率更高。認真活,在三中,青春將精彩無比。

陳雯瀾(2017屆)

初中就讀於振華中學,現就讀於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系

夏天經常去皮市街的小巷裏買涼皮,涼皮很好喫,而且主要是因爲快,很方便,中午可以很快地解決午餐。在宿舍區弄堂裏的煎餅果子也很不錯哦!還有淮南牛肉粉、十年麻辣燙……

高三的教室離鏡湖僅一牆之隔。去年這個時候學習任務很繁重,頸椎壓低、眼睛時刻都被密密麻麻的試題塞滿。有一天我抬起頭望向窗外,發現不知何時窗外的連翹花開了,暖黃的花瓣就這麼恰好地映入眼簾。在那段苦澀艱難的歲月,她猶如一束光照入心房。“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斗轉星移,又是一年冬去春來,真想回去看看三中的春景。

甜蜜蜜的老虎腳爪、油嚕嚕的蘿蔔絲餅……世上最好喫的不是山珍海味,最甜的也不僅於糖粥和糕團,城市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因爲這裏有同學、有師長、有青春的記憶、有奮鬥的甜蜜。

我們的校園不是整體新建的,卻恰有曲徑通幽的美;我們的樹木不是整齊劃一的,卻別有一番錯落有致的意蘊。我們深信,教育是一種心靈的農業,用心耕耘,靜待花開。所以,在蘇州三中,你會感受到蘇派教育才有的從容——我們以最負責任的教師,做最負責任的教育,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

文/顧康麟 攝影/查心雨(2010屆) 張晧一(2015屆)

編輯/韋宇端 & 蘇鄉師家小編

◀◀◀ 長按二維碼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