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保健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消極負面的,因爲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做保健品的親戚朋友,而這些人因爲過於熱心拉人頭而被一些親朋好友所反感。其實保健品並不是洪水猛獸,原本它只是一種商品,只不過後來被我們中國人玩壞了而已。

保健品,其全稱應當是保健食品,這裏要強調保健品的食品屬性,因爲它只是一種正常飲食之外的營養補充劑。按照規定,保健食品是不可以強調任何有關治病的功效,不能誘導消費者說保健品可以治療或者改善某種特定疾病的病情。而當前的保健品市場之所以廣爲社會大衆所詬病的原因就在於,保健品的基層從業者們爲了賺錢而罔顧基本的常識,將保健品誇大宣傳爲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爲了達到賺大錢的目的,他們不惜欺騙自己的親朋好友,靠打親情牌和友情牌來推銷天價保健品。

當然也有部分人是真的不瞭解保健品的定義,他們自己也是被洗腦了,但是出於賺錢的目的以及自尊心作祟,在被科普保健品只是之後依然拒絕接受事實。他們明知受騙後還是會繼續從業,甚至會千方百計地給涉嫌虛假宣傳的保健品,其實也是給他們自己辯解。這種奇怪的現象可以歸結爲人的自私,一方面想賺錢,一方面還要面子。

而幾乎每年的315晚會都會對保健品行業的亂象有所涉及,可是今年恰巧是保健品行業的風口。前一陣的保健品直銷企業被約談和百日行動無不透露出一個信號:保健品行業靠虛假宣傳牟取暴利的時代結束了。

如果您正在從事這個行業,請認真仔細閱讀相關法律法規,不要再有以治病爲幌子誘導消費者購買保健品的行爲了。如果對自己代理的產品功效有疑問,比如不理解爲什麼不能治病,建議你帶着產品去當地的食藥監局諮詢工作人員,看看他們是怎麼解說的。如果您的家人正在從事保健品銷售行業,也請您爲他們科普上述事實,避免因爲虛假宣傳而導致家庭和社會關係受到危害。

要知道保健品的危害還不止於花冤枉錢,其最大的危害在於耽誤患者的病情。一個健康人或者亞健康的人,喫不喫保健品都不會有多大影響。但是對於一個急需接受正規醫學治療的人來說,以服用保健品代替治療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耽誤病情不說還可能危及生命。

而很多保健品行業的從業者都會散佈一種妖魔化現代醫學和醫院的論調,他們宣傳全民皆醫的目的不是爲了教你自救或者省錢,而更多是出於推銷自家保健品的目的。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一個科班出身的大夫需要五年大學教育外加很多年的實習,就這樣還不敢輕易自稱專家。你們那些做保健品的親戚朋友跟着別人去聽了幾節洗腦課就敢自稱專家給你和家人開“藥”治病,你信得着他們嗎?

在這裏呼籲大家理性對待保健品,不能一杆子打死,畢竟保健食品的存在是有一定市場需求的。但是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過度消費,更不能功利性消費。保健品是食品,只是一種飲食之外的營養補充劑,說到底是種可喫可不喫的東西。如果你把它當成了治病良藥而過度使用,那就是花冤枉錢還可能危害到自身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