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8e883ab66e9425eb38da03b425db9ed\" img_width=\"565\" img_height=\"353\" alt=\"漢語中有沒有用方言表示歷史專用詞。\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9dbc704fa004da0b20d4568376de15e\" img_width=\"554\" img_height=\"451\" alt=\"漢語中有沒有用方言表示歷史專用詞。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 粵語,“省港大罷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普通話中,如果單說一個“省”字,那通常指的就是某個省份,然而在“粵語區”,“省”字則有特別用法,而且通常把“省港”和“省港澳”合稱,這裏的“省”指的不是“廣東省”,而是“省城”,也就是說廣州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方言中,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近代史上著名的“省港大罷工”,這個詞現在通常是用普通話讀,而且成了表達一個歷史事件的專用詞,但幾乎所有的歷史書提到“省港大罷工”都沒有特別解釋這個問題\u003Cem\u003E:“省”不是指的廣東省,而是指廣州市!\u003C\u002Fem\u003E還有,現在的“省港”杯也一樣,當然,把“省港”擴充到“省港澳”還是同樣的到底,“省”不止“省”這個整體,僅僅單獨指省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8e883ab66e9425eb38da03b425db9ed\" img_width=\"565\" img_height=\"353\" alt=\"漢語中有沒有用方言表示歷史專用詞?雖然不多但還真有\"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925年香港,廣州人民發動省港大罷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什麼呢?因爲廣州自古就是嶺南中心,明清時代,廣州市民乃至整個廣州府的人們稱呼廣州的通城就是“省城”,所以“省”代指“廣州”這個說法就一直在“粵語圈”留了下來,而近代,香港被英國統治,但香港人對待省城廣州仍然有很強的認同感,所以就經常以“省港”合稱(但近代廣州已經設市,成爲了城市名,而不僅僅是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名,有種說法是之所以不用“廣港合稱”是因爲粵語廣和港連讀很難聽)。\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ee96449e62041f7b5b52c7a8c1f5a58\" img_width=\"456\" img_height=\"371\" alt=\"漢語中有沒有用方言表示歷史專用詞?雖然不多但還真有\"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這地面裏面就直接稱呼“廣東省城”,而沒稱“廣州”,因爲明清之時廣州不是城市,而是一個“府”,廣州城其實是兩個附郭縣城,即南海縣和番禺縣的縣城合起來的稱呼,明清之時的廣東人稱呼“廣州城”直接就稱“省城”(當然其它省份估計也一樣),而這造成了近代廣州的翻譯不是音譯而是意譯——“CANTON”(西方語言中城區的意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老一輩香港人對廣州認同感很強,到現在,很多老一輩香港人說去廣州都習慣用粵語說“回省城”,注意,說的是“回”而不是“去”,有一個香港導演在接受採訪時就回憶到,自己小時候說自己“去廣州”都會被自己的“奶奶”糾正,要說“回”而不能說“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和廣州其實是有淵源的,因爲香港被英國統治之前,管理它的就是廣州府新安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 閩南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頂下郊拼(四縣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臺灣地區因爲特殊原因,所以相對保留了較多的方言文化,加之臺灣是移民社會,所以臺灣人說的閩南語中會有很多表述近代歷史事件的“歷史詞彙”,後來甚至成了“特稱”,這是很少見的以方言而不是普通話來說歷史事件專用詞的情況,就比如四縣反(頂下郊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清代臺灣,由於大量民風彪悍的福建山地居民湧入,加之臺灣資源有限,所以爲了爭奪各種資源,移民分不同羣體經常爆發大規模械鬥,這種械鬥特稱爲“分類械鬥”,而械鬥在閩南語中有個特有詞——\u003Cstrong\u003E“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9dbc704fa004da0b20d4568376de15e\" img_width=\"554\" img_height=\"451\" alt=\"漢語中有沒有用方言表示歷史專用詞?雖然不多但還真有\"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而“頂下郊拼”指的就是一場規模很大的械鬥,1853年發生於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當時以泉州府泉惠南三邑(晉江(又稱泉安)、惠安、南安三縣)人爲主的頂郊和以泉州府同安(今屬廈門市)人爲主的下郊或廈郊兩派人馬爆發激烈內鬥,造成重大人員傷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邑人進攻方向(黑)與同安人敗走方向(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這次大火併涉及晉江(又稱泉安)、惠安、南安、同安四個縣,所以在閩南語中,還有一個稱呼“四縣反”,而“反”則是閩南語中對戰爭動亂的總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 閩南語,西仔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四縣反”外,臺灣閩南語中還有一個歷史專有名詞——“西仔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文說了,“反”則是閩南語中對戰爭動亂的總稱。那“西仔”指的是什麼呢?這裏指的是法蘭西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麼一說,可能有些人就能猜出來這到底指的是什麼事了,對的,這指的就是中法戰爭時期在臺灣發生的一系列戰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c19cb6341d4ff0b9ed5c8e35316add\" img_width=\"393\" img_height=\"318\" alt=\"漢語中有沒有用方言表示歷史專用詞?雖然不多但還真有\"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法國軍隊在臺灣待的很不舒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法戰爭的主戰場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在越南北部,還一個是在臺灣,當時法國人一心想控制檯灣,以此作爲要挾清政府的砝碼,但是劉銘傳帶領檯灣軍民堅決抵抗,加之赤痢、瘧疾與霍亂等原因,法軍傷亡慘重,最終法軍的企圖完全落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這一系列戰事使得臺灣也是損失慘重,主要外銷商品茶葉與樟腦無法出港,加上官員不斷徵求民團助戰,開銷頗大,導致財政困難,經濟衰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 閩南語,“番薯”和“芋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也是臺灣獨有的稱呼一種稱呼,在臺灣的俗語中“番”很常見,荷蘭人和其它西方人可以稱“番”;之前臺灣原住民有時也被稱“番”;東南亞一帶的人也稱“番”,而且臺灣和番薯還很有緣分,這可以說是從福建時就開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從明朝從菲律賓呂宋引進這種超高產作物後,它就在山地衆多的福建普及開來,雖然說沒大米好喫,但饑荒時可以救命!所以閩人對番薯有較深的情感,而移民到臺灣後,這種情感也延續了,而且臺灣這個島嶼的形狀也很像番薯,所以有些臺灣人會戲稱自己是“番薯人”,或者稱“番薯仔”。\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570f435d5424bc3b3f03ced21e4287f\" img_width=\"554\" img_height=\"360\" alt=\"漢語中有沒有用方言表示歷史專用詞?雖然不多但還真有\"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番薯一樣的臺灣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1949年後,很多大陸人隨着敗退的國民黨殘部遷臺,這部分人被臺灣人戲稱爲“芋仔”,這不是因爲他們和“芋仔”有什麼關係,只不過相對於番薯,芋仔個頭更大,而大陸又比臺灣大的多,所以臺灣當地人就習慣用這種和番薯同類的作物來戲稱後來的大陸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尷尬的是金門人,這介於大陸和臺灣之間,很難給自己分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作者:雲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2525709985434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