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提到的那篇文章說:“元朝滅金後,爲慶祝勝利,軍民同樂,軍樂隊敲鑼打鼓,以示慶賀。”這種說法,亦只是文章作者天真的想象。史實如何呢?清末韓城知縣張瑞璣編纂的《韓城縣鄉土志》載:“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年),元兵自龍門渡河拔韓城。次年,元兵復大至,縱兵蹂躪,擄掠一空,兵事最慘”。《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載:“關中兵火之餘,戶不滿萬。”

今人在對高龍山古戰場進行考察時,曾發現一窯人頭骨,有的人頭骨上還插着箭頭,這是韓城數千年曆史中發現的唯一的大量的人頭骨,的確令人怵目驚心。《元史·二·太宗紀》:“二年(即金正大七年,1230年)秋七月,帝自將南伐,皇弟拖雷、皇侄蒙哥率師從,拔天成等堡(天成堡即位於韓城板橋鄉高龍山的天成寨,今稱‘小寨’。見《韓城市文物志·古寨堡》)”。上述記載,似可佐證高龍山人頭骨,即元兵所爲。

近有一篇資料,探討西夏王國神祕消失的原因。說蒙古兵攻打西夏都城時,國民頑強抵抗,成吉思汗即中西夏人的毒箭而殞命。蒙古人爲了報復,在攻克西夏都城後,將人全部殺死。將財寶搶掠一空,將建築全部燒燬。於是,曾經雄踞一方的西夏王朝,一夜間便在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韓城目前幾乎找不到宋、金土木建築,是蒙古騎兵屠城後的又一例證。在元軍殘酷的殺戮面前,韓城百姓躲猶不及,何以“軍民同樂”?

我們說蒙古兵屠城之後十室九空,並非無稽之談。元末明初的移民潮便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的產物。

在現在的韓城人中,很多人都說他們是從山西大槐樹底下遷來的。翻閱韓城有關村史、族譜,很多較有影響的姓氏和村落如解家村的解氏,黨家村的黨氏,金城的賈氏等均爲元初移民。而渚北村、賀龍村的衛氏,林皋村的薛氏,城南、城北村的徐氏,井溢村的師氏,廟後村的王氏等,皆爲明初移民。雖經大規模移民,又經有明一代二百四十多年的休養生息,但一直到明萬曆年間,韓城人口才不過五萬六千餘人(見《韓城市志·人口志》)。元代韓城人口稀少,經濟、文化之凋零,可見一斑。

研究歷史,必須客觀公正。正如我們今天建立中日邦交,但不能抹煞當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樁樁罪行。元代雖已成爲遙遠的過去,但對過去的歷史,也不能憑想象去書寫。

如果韓城的鼓樂研究者要將時下風頭正盛的現代化的北原鼓樂命名爲“韓城行鼓”,說它誕生於改革開放之時,筆者無任何異議。但要說其是起源於元,且繼承了蒙古軍鼓樂特色,筆者萬不敢苟同。因爲這種說法,純屬子虛烏有,且混淆了原生態鼓樂與現代鼓樂的基本概念。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