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2個聖女果大棚最多一天收入近2000元,比出門打工強多了,我有信心讓以後的日子越來越好!”7月31日,在南樂縣西邵鄉趙任村,趙建坤提及自己的脫貧夢想,語氣堅定,充滿信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村中擴建聖女果棚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貧困戶紛紛返鄉承包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趙建坤是西邵鄉趙任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幾年前,他的母親不幸得了偏癱,父親也在一次意外中骨折,從此不能再幹重體力活。上有年逾七十、身體抱恙的雙親,下有一雙正在上學的兒女,妻子因要照顧家庭無法外出打工,趙建坤成了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沉重的家庭負擔曾一度壓得他喘不過氣,他家也因此成了村中的貧困戶。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以前,趙建坤的日子過得辛苦而迷茫,他曾在天津、鄭州等工地四處打零工,收入既不穩定,也無法照顧家人。一家人生活的轉變從村集體到山東引入聖女果種植技術、建起聖女果種植大棚那天悄悄開始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趙任村以前就有種植蔬菜的傳統。2018年,爲增加村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村幹部帶領幾名村民代表趕赴山東,到聖女果種植基地考察學習。一行人回村後,經村幹部提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趙任村正式確定從山東引入聖女果種植技術,在原有10個蔬菜大棚的基礎上,再建20個蔬菜大棚。建設大棚的300餘萬元資金,全部來自上級扶貧資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幫助村中貧困戶早日脫貧,趙任村還對貧困戶承包大棚給出特別照顧——貧困戶比普通農戶每年少交4000元承包費。看到黨和政府對貧困戶的大力支持,在外打工的趙建坤心動了,跟家人商量後,他結束了在外打工生涯,返回家人身邊,在村裏承包了2個聖女果大棚。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靠雙手勤勞致富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日子越過越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村中承包大棚後,趙建坤不用再外出四處打工了,他漸漸有了歸屬感,也有了更多時間照顧雙親、陪伴孩子成長。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的日子裏,他和愛人每天早出晚歸,兩人一起在大棚中像照顧孩子一樣精心照顧一株株小小的聖女果苗。從育苗到澆水,從授粉到施肥……趙建坤的用心再加上村集體聯繫山東的技術員隨時提供技術支持,聖女果苗在趙建坤的大棚中一天天茁壯成長。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春節過後,聖女果漸漸變紅,趙建坤終於等到了收穫的季節。因爲當時大部分水果還未到成熟季節,趙任村的聖女果一上市就遇上了好行情,最貴時一斤能賣到七八元。在隨後幾個月的盛果期,趙建坤和愛人每天在棚中摘果都忙不過來,他還請來同村的兩名貧困戶到棚中幫忙。“鄉政府在網上幫我們建了農產品銷售網店,還不斷有批發商開車過來拉,農戶不用爲銷路發愁。行情最好的時候,我的2個大棚一天能收入近2000元!”趙建坤說,承包2個大棚後,他的家庭收入相對穩定了,也能就近照顧家人了,日子比以前四處打零工時不知要強上多少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邵鄉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西邵鄉趙任村蔬菜大棚扶貧基地佔地面積80畝,共建設鋼架大棚30座,總投資300餘萬元。該村採取村集體加合作社加貧困戶的運行模式。大棚由村集體合作社統一管理,用工時全部使用村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目前,大棚園區聖女果已進入晚期,畝平均效益達2萬餘元,有效帶動貧困戶就業25人。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在黨和政府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初嘗勝利果實的趙建坤對以後的生活有了更大信心,又承包了1個養雞大棚。他說:“現在的政策這麼好,我有信心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的帽子,以後要讓全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記者 王亞娟 通訊員 任佔偉)\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568565621888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