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梵高奶奶“常秀峰,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即传奇又励志的故事,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老太太,在古稀之年拿起画笔,她笔下的一幅幅向日葵、山楂树、乡村、田野,无不勾起都市人心中的一缕缕乡愁。然而,对于常秀峰老人来说,广州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太过孤高冷漠,完全不如老家农村的老房子温文可亲,这个现代化城市属于每一个为止奋斗的年轻人,却走不进她的心。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8月1日凌晨,83岁的”梵高奶奶“常秀峰因病去世,她留给我们一段励志的传奇,和一幅幅充满”乡愁“的回忆。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对于”梵高奶奶“常秀峰,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即传奇又励志的故事,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老太太,在古稀之年拿起画笔,她笔下的一幅幅向日葵、山楂树、乡村、田野,无不勾起都市人心中的一缕缕乡愁。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在这样一个讯息无比开放、无比自由的时代,她理所应当的出名了,也理所应当的火了,她先后两次被邀请到《鲁豫有约》,她被邀请在香港开画展,作品甚至被马英九收藏,儿子为她出书,有人写推文把她推向了一个艺术家的高度。可即便如此,朴实的老人却没有被这些东西诱惑,她从未觉得自己画得有多好,只是淡淡地说”画画,只是因为喜欢“。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其实常秀峰老人与其他的”某漂“一族的家长一样,随着孩子工作与家庭的固定,孝顺的孩子势必要将父母接到身边享福,成了一名”老漂族“。当今中国,这样的人群不胜枚举,不过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倒了他乡的选择也就不同罢了,有些人渐渐的融入了他乡的生活,整日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有些人则从内心就无法融入他乡,心中满满的都是乡愁,常秀峰老人就是后者。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就在前往广州的前两年,常秀峰老人的孙女曾向她询问,”奶奶,老家都有什么?“于是,她兴致勃勃的为孙女讲起了老家的山楂树,可是,无论老人如何声情并茂的讲解,孙女却始终想象不出山楂树的模样,于是老人急中生智,拿起了孙女的蜡笔和水彩笔,为孙女花起了山楂树,从这一天开始,一幅幅老家的模样出现在老人的画笔之下。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随着常秀峰老人的画作日渐增多,他的儿子将母亲的画作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网友们看到颇具梵高神韵的向日葵之后,给老人起了一个”梵高奶奶“的雅号,这个雅号,也因为各大媒体的转发而红遍网络。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然而,对于常秀峰老人来说,广州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太过孤高冷漠,完全不如老家农村的老房子温文可亲,这个现代化城市属于每一个为止奋斗的年轻人,却走不进她的心。她无法与这个城市产生共鸣,就更别提画出这个城市了。相比之下,她更喜欢画老家的房子,老家的田野,老家的植物,老家的一切。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常秀峰老人只是中国社会大变迁中一道极为细小的缩影,却也是不胜枚举的缩影中的一道。幸运的是,常秀峰老人如愿以偿的回到了故乡,也葬在了故乡,这是对中国人”落叶归根“思想的又一次阐释,是对老人对故乡的召唤的回馈。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梵高奶奶”驾鹤去,却把“乡愁”留人间

那个为我们把“老家的样子”一幅幅画出来的“梵高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笔下那一幅幅自然纯朴而又饱含浓浓深情的”乡愁“,永远的留在了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