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30 08:4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馬曉芬 凌立聞

婺城區農合聯激發“三農”新活力

婺城區農合聯自成立始,致力於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把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經營主體、爲農服務組織和涉農企事業單位聯合起來,打造具有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服務功能的綜合平臺,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激發“三農”發展新活力,實現農業持續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兩大目標。截至今年11月底,婺城區12個鄉鎮全都建立農合聯組織,區鄉(鎮)兩級農合聯工作體系已實現全覆蓋,區級農合聯已完成民政註冊登記。同時落實新“三定方案”,穩步推進農合聯實體化運行步伐。

婺城區農合聯激發“三農”新活力

生產服務:破解“單兵作戰”之困

“採用集中採購農機服務的方式,每畝人工費用可以直降200元。”通過蔣堂鎮農合聯平臺,金華市盛欣糧蔬專業合作社享受到集中採購服務的實惠,社長盛桂有坦言,在農合聯的大家庭裏,每個合作社不再是單兵作戰,不僅能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還能享受到抱團合作的優勢。

盛欣糧蔬專業合作社位於國家商品糧基地鎮蔣堂鎮,該鎮富硒區富硒土地面積約18500畝,土壤硒含量適中,環境質量優良,由此出現了一批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隨着新型農業生產主體快速成長,隨之而來的生產成本增加、農業技術更新、機械化發展等問題突顯。”蔣堂鎮農合聯相關負責人解釋,爲解決這些農業社會化服務中遇到的“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基層農合聯應運而生。

目前,在蔣堂鎮農合聯的推動下,金華市建富糧食專業合作社、金華市盛欣糧蔬專業合作社、金華市興洪糧油機械化專業合作社、金華市獻豐糧油專業合作社、金華市順旺漁業專業合作社等以水稻生產爲主的農業生產主體,對所轄區域的農田實行統一的技術指導和無公害農藥使用,實現了抱團式發展、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包裝以及統一銷售,既形成了品牌效應,又帶動全鎮的農業發展。

“在這裏購買農藥、種子、化肥、農膜,不但價格實惠,而且質量好,讓我們農民安心。”在白龍橋集鎮一家農資店,村民張大伯正向店家訂購農膜用於田間作物防寒。“有了農合聯,各項農資供應齊全,滿足了周邊農民的農業需求。”店家介紹。

爲保障農資市場供應,積極服務“三農”,區供銷社(區農合聯執行委員會)不斷鞏固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秉承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原則,積極組織貨源,並開展“春耕雙夏支農送服務”活動,及時滿足了農事生產需求。截至今年11月底農資銷售額6200萬元;同時,穩定農資流通秩序,規範農資市場行爲。

“農合聯正不斷髮揮着組織規模、經營實力、技術力量、信息資源和服務能力等優勢,構建起社員與政府間的橋樑和紐帶。”區供銷社(區農合聯執行委員會)負責人介紹,區、鄉鎮兩級農合聯向上積極爭取優惠政策和項目,向下着力搞好社會化服務,維護社員合法權益,對降低農業發展成本、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婺城區農合聯激發“三農”新活力

供銷服務:抓住農產品流通“牛鼻子”

“改變傳統農產品銷售方式,走一條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路徑。”近日,盛桂有踏上前往黑龍江的列車,與機械企業洽談現磨鮮米機制造合作,邁出了探索高端小區自動售賣鮮米的第一步。“該探索的發起源於這次培訓,培訓不但拓展了農產品經營思路,而且讓我對農業發展未來更有信心。”盛桂有坦言。

盛桂有口中的培訓,正是12月13日婺城區舉辦的農合聯領頭人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訓。培訓中,來自全區12個鄉鎮農合聯分管領導、業務骨幹、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等百餘人共同聆聽農業主題講座,針對會員在生產、技術、經營方面存在的難題與短板,爲大家解答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生產經營“怎麼幹”、“如何幹”的困惑,贏得了會員的廣泛好評。這是區農合聯不斷探索培訓新路子的縮影,也是不斷增強爲農服務能力的縮影。

除了提供農產品流通等方面培訓服務,解決農產品供銷問題是“三位一體”農村合作改革的重要內容。爲此,婺城區農合聯着力打造茶產業銷售通道,以振興傳統產業撬動鄉村振興。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在氤氳茶香中,箬陽鄉南坑茶文化體驗館正忙着裝修,古色古香的木質建築,與高山茶文化相得益彰。同時,南坑村茶葉加工廠也已經進入規劃建設階段,項目建成將助推茶產業煥發新生,一幅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藍圖已然繪就。

近年來,區供銷社(區農合聯執行委員會)積極籌建婺城特色產業茶葉農合聯,通過引導、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爲紐帶開展聯合與合作,拓展茶葉統一加工渠道,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同時,積極推薦會員參展農博會、茶博會、2018“浙茶杯”紅茶評比等各類展會和活動,建立會員微信交流羣,拓寬交流宣傳推廣渠道,推動婺城茶葉“走出去”。

“區農合聯堅持通過精準服務,密切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聯繫,以合作與聯合爲紐帶,構建起多方協同的合作體系。”區供銷社(區農合聯執行委員會)負責人介紹,深入基層走訪調研就是打開精準服務的鑰匙。

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好新時代婺城答卷人”大調研活動,區農合聯由領導帶隊對轄區內12個鄉鎮農合聯60餘家會員單位開展走訪調研。深入瞭解農合聯會員的經營現狀和存在困難,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指導,引導會員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爲提升農產品品質,促進現代農業品牌化發展,提供精準服務。同時進一步宣傳相關扶農助農政策,不斷髮揮農合聯爲農服務綜合平臺作用。大調研開展以來,共收集會員相關問題4大類25個,幫助解決10個,提供資金(農信擔保)260餘萬元。

婺城區農合聯激發“三農”新活力

信用服務:爲“三農”注入“金融活水”

凌晨2點,天還是漆黑一片,市農產品批發市場“正大精品果業”門店,早已經燈火通明,挑揀、分類、搬貨、裝櫃……一派忙碌的場景。破曉時分,該店三輛集裝箱貨車如游龍般駛出市場,奔向全國各地。

“正大精品果業”每年的批發額已達到上億元,他的創建者是金華市匯鑫特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新洪。“多虧了區農合聯的‘農信擔保’服務,爲企業發展鋪築基石。”說起農信擔保服務,胡新洪的話匣子打開了。

2009年,在琅琊鎮水碓村,胡新洪租賃560畝土地,投資500多萬元創辦了匯鑫葡萄基地。“企業上新臺階中,各項費用逐年增加,給發展造成難題。”胡新洪說,去年因購農資化肥,需要向銀行貸款200萬元,但其固定資產作爲抵押物不足以作抵押貸款的資質,急得他如熱鍋上的螞蟻。

區農合聯在瞭解到情況後,向匯鑫農業公司遞出了橄欖枝。“第一時間讓區農信擔保有限公司爲其提供信用擔保,以解企業發展燃眉之急。”區供銷社(區農合聯執行委員會)負責人介紹,通過嚴密的實地調查,查看各項文書資料及流水賬目,經業務會討論,該企業雖抵押物價值不足,但企業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技術較爲成熟,帶動輻射作用大,最終一致同意爲其提供貸款擔保。

事實上,與匯鑫農業公司一樣在金融服務上受益的農業生產主體還有很多。柳鶯家庭農場因固定資產較少,不符合擔保條件,資金問題使其一度陷入困境,是區農合聯伸出援手提供農信擔保爲其解圍,今年農場藍莓產量較去年增加近50%;金華市挺美科技有限公司因資產負債率比例較高,曾遇受信貸款瓶頸,也是區農合聯連續兩年提供農信擔保服務讓其插上發展的翅膀,現在企業已經成爲浙江省最大、最成熟的海鮮菇培育研發基地之一。

農業生產經營“看天喫飯”、產出週期長的屬性,讓其天然處於獲取融資的弱勢地位,也成爲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死角”。

爲破解農業“貸款難,擔保貴”難題,區農合聯以區農信擔保有限公司爲金融服務陣地,積極爲涉農羣體及中小微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貸款擔保服務,彌補銀行在服務農業及中小微企業上的短板,努力將農信擔保打造成婺城供銷爲農服務的主打品牌。自2010年4月成立以來,共提供貸款擔保1051筆,擔保金額計71926.25萬。其中2018年1-10月,共提供貸款擔保63筆,擔保金額計7878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