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來源:同濟設計四院

項目信息

建築類型:教育建築

建設地點:福建莆田建築面積:256667㎡

項目團隊:教育文體事業部

△東南側總體鳥瞰

△西北側總體鳥瞰

△高中教學區鳥瞰

△高中教學區透視圖

△高中部中央庭院透視

△高中生活區透視圖

△高中體育館透視圖

△初中教學生活區鳥瞰

△初中部庭院透視

△總平面圖

設計目標

學校新建校園的空間塑造不應以滿足當下教學需求爲單一目標,更應該爲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和變革預留可能。打造兼具世界視野與莆田特色的親切校園是我們重要的設計目標。以學生爲主體,以校園爲微縮城市,構建城中之城的巨構系統,創造集合化的空間烏托邦。

概念解析

海、山、水的集合是莆田文化的自然基底,貝形的教育綜合體羣伏身其中,吸取着本土的力量。

教育綜合體擁有三維的交通網絡、靈活的使用方式和開放的學習視野,爲孕育出煥發珍珠般光澤的學生提供空間支持。

設計以整個基地作爲畫布,塗抹海、山、水的肌理,貝形的建築羣和集聚一中文化精髓的景觀節點散落其中。將具有莆田和一中特色的文化烙印在新校園的一草一木。

△設計概念

設計整體規劃用大小不等的幾個“貝形”建築綜合體整合功能,底層自由流動的線條無形的化解了場地與朝向的矛盾,爲主要功能房間爭取了最佳朝向的同時,避免了山牆面正對壺公山,更利於從室內眺望。各組團通過扭轉與錯位使得龐大的巨構系統自然的融入場地。

△設計化解場地與朝向矛盾

各建築羣自律的集中在場地東側,對西側主幹道的噪音進行避讓;同時個組團儘量收緊自己的體量,爲“貝羣”之外留出更多的面向自然開放的活動場所。

△各建築羣與場地的關係

景觀設計與整體規劃理念一脈相承,以山水爲主題形成一線一脈一軸的景觀結構。

綠色生機脈:校園東側結合堆土與綠植形成校園建築與城市道路的天然屏障,場地綠植與文體設施有機結合,形成一條富有活力的綠色生機脈;

藍色水韻脈:將自然水體引入校園,形成一處集中水體,多處線性水體,對道路景觀化處理,在西側形成一條藍色水韻線,打造水綠自然的校園文化特色,凸顯莆田山水風光優勢;

分子生長軸:打破傳統線性景觀結構,校園主要景觀節點呈分子結構網狀生長,自由路徑爲未來校園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規劃佈局與景觀設計概念

△“三明治”功能結構

在建築體內部功能規劃上,本案使用了“三明治”的功能結構,其內部功能主要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小尺度院落的“微縮城市”

下部1、2層爲支持功能,置入“院子”、“口袋公園”等有趣友好的場所,強化校園的社區感。一個個小而美、小而親的場所試圖引發孩子們互動玩耍、學習交流的熱情。

爲整體打造校園環境,設計從空間結構、人造物和自然物的角度出發,將建築、室內和景觀融合在一起,達到一種“浸潤式”的教學空間體驗。

△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循環往復的“迷宮花園”

中部3層主要是圖書閱覽室,因其功能的核心性成爲上下的粘合層,同時提供大量的架空空間和屋頂綠化平臺,讓學生的室外活動場所抬腿即達。

屋頂綠化平臺結合架空層形成巨大的空中花園,四五層架空、半室外環廊、休憩露臺和景觀綠植緊密組織,上下層的空間對視,激發出隨時間而轉換空間的迷宮特質。

△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空中漂浮的“教學矩陣”

上部4、5層——爲高利用率區,作爲常用層佈置普通教室和配套功能。以2、3層建築的屋頂爲內院底面,讓身處頂層的師生獲得低層內院的怡人感受。

△第三層次

水平網狀交通與垂直樞紐交織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師生可以快捷的到達建築組團的各個區域。直通三層的大坡道和位於庭院兩端的交通核心起到人流引導和方向提示作用,拉近上下兩部分的心理距離。

△立體交通體系

結合網狀交通空間結構,在交點處密點佈置交流空間,使得公共空間具備複合功能。三個橢圓形體量結合中央庭院形成兩個組團的中樞空間,其開放性、互動性和可識別性激發校園的整體活力,同時成爲交通網絡的標誌空間。

△密點交流空間

△多層次立體綠化

建築下部立面表皮對莆田傳統花格窗元素進行提取,以現代手法體現傳統韻味,形成富有韻律感、統一感的立面遮陽系統,傳承歷史文化,打造富有莆田特色的立面形式。

△鏤皮花格立面

“貝殼”底層被來自三個主要朝向的人流切割成三大功能區域,圍繞作爲中樞空間的中央庭院形成向心型的巨構系統。且各部分主要功能在100米行走半徑範圍,師生可快捷的到達各個區域。

△功能分析

△空間分析

創造具有靈活性,同時切實的包容差異性的智慧型空間,從而適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多種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和組羣規模。

△空間設計與組合的前瞻性

貝形教育綜合體因其功能的集羣化,更具有便利的重組性和移動性,學校可以依據不同階段的需求對功能組羣進行重組,從而提高校園空間的使用效率。

△功能區的拓展與融合的可能

總結

校園是育人之所,海、山、水間的莆田一中有着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在學校的建築,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取其精華,以塑造校園的空間文化環境——潛移默化之中,潤物無聲,育人無言 。

△西北側總體鳥瞰

△高中教學區鳥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