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來源:gooood谷德設計網

環境背景

在700年前, 一座尼泊爾佛寺和它50米高的巨大白色寶塔建於古代的北京。從過去到現在,佛寺和白塔所帶來的宗教儀式與活動使建築本身和諧的融入了周圍的衚衕體系與四合院環境,並且最終成爲了現代北京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美術館外觀 ©夏至

建築性質

項目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白塔寺文化保護區內,臨近魯迅博物館。在這個地區,大多數的水泥住宅建於1980年代,當時的當地人想要撕開四合院的包圍從而擁有更大的生活空間並享受現代生活。

水泥塊體住宅因此在衚衕體系中成爲了一個比四合院更寬大的普遍住宅類型。原建築功能以居住爲主,我們將其改造爲包括藝術家起居、工作室、公共展廳等場所的藝術空間。

美術館鳥瞰圖,設有屋頂花園

美術館外立面,採用白色的外牆面 ©夏至

美術館外立面細節,採用豎向窄窗,部分牆體被弧面分割 ©夏至

美術館入口 ©夏至

自然介入

在保留原建築主要結構的基礎上,將其劃分爲南側藝術家生活區和北側公共展區兩個部分,並根據場地肌理和環境,植入兩個室外院落,承載自然光影。在室內空間中,留出部分邊角縫隙,使光線滲入,並在地面做綠化與之呼應,成爲豎向拉伸的自然角落。

公共與私密空間分析圖

北側的雙層通高的公共展廳 ©夏至

室內展廳局部,留出部分邊角縫隙作爲採光井,使光線滲入 ©夏至

通過傳統庭院設計,天空與周邊的樹木成爲了庭院的頂棚,讓建築本身融入了周邊環境。庭院與天窗明確被弧面設計分割,從而給與內部空間一種持續的流通感。這同時也反映了在白塔寺衚衕街區行走的感受:白塔本身會被衚衕的方向和形態所遮擋但同時又具有持續性視覺效果。

庭院空間分析圖,自然置入

通風采光措施分析圖,縫隙置入

角落處的庭院空間,採用弧面設計,重新引入傳統的庭院 ©夏至

角落處的庭院空間,弧形天窗將光線引入室內 ©夏至

從庭院的弧形天窗向上看,建築與周圍環境中的樹木相聯繫 ©夏至

空間分佈

在南側藝術家起居部分,以置入功能盒子的方式,形成一層的書房、餐廚沙龍空間和二層的臥室,滿足居住的需求。同時二層延伸至北側一間藝術家工作室。北側其餘部分,則是開放的公共展廳,樓板打通,空間高度起落,並連接兩個室外庭院。

室內主要牆體向上延伸至屋頂,成爲屋頂花園的田埂。屋面邊界結合邊角縫隙的秩序,以透明玻璃的形式圍合出整個屋頂公共區域。

種植屋面與屋面視線分析圖

屋頂(雲朵)棚架分析圖,用於建築降溫與植物用水

屋頂花園,以透明玻璃的形式圍合出整個屋頂公共區域 ©夏至

屋頂花園,室內主要牆體向上延伸至屋頂,成爲屋頂花園的田埂 ©夏至

建築表達

白塔寺承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項目中的弧形語言和白色紋理,向衚衕中延伸了白塔的印象。屋頂花園的植物棚架,則反映了衚衕裏的生活氣氛。在歷史文化和環境現狀的影響下,這裏將成爲一個衚衕展場,實現片區的有機更新。

白塔本身爲這個地區的衚衕四合院生活帶來了活躍的吸引力,這同時也是我們改造設計這座雙層高水泥住宅的重要理念。整個建築使歷史與未來因素的結合,給衚衕社區生活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美術館夜景 ©夏至

項目圖紙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1-1剖面圖

2-2剖面圖

項目名稱:白塔寺衚衕美術館

項目地點: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宮門口四條

項目功能:藝術家住宅/藝術展覽

業主:北京華融金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徐甜甜/DnA_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結構設計: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照明設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張昕工作室

綠化設計:北京中農嘉源生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中農金旺農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結構體系:混合結構

建築面積:236㎡(改造後),306㎡(改造前)

佔地面積:158㎡

設計時間:2015.11-2015.12

施工時間:2016.3-2017.12

攝影師: 夏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