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上,袁世凯是个最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包藏祸心阴险狡诈的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勇于任事精明能干的一代能臣。历史上,袁世凯非常像一个人,那就是他的邻居——亳州出生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至今仍是热门话题的曹操。

人性从来都是复杂的。许多人的历史功绩往往淹没在他复杂多样扑朔迷离的人性的烟雾中。在这里,姑且不论袁世凯的奸和伪,阴和险,而只谈一谈他的历史功绩。

该为袁世凯说句话了,他的这四大历史功绩,连孙中山都办不到

笔者认为,袁世凯有四大历史功绩。

第一,袁世凯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铁路是一个国家的大动脉,在晚清,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完全被外国人把持,外国人一直嘲笑中国人不会修铁路,京张铁路(即北京——张家口)的问世改变了这一现状。

提起京张铁路,人们立刻会想起詹天佑这个伟大的名字。是他,“中国铁路之父”,运用自己的所学和智慧修成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建造的铁路。而很少有人会想起袁世凯。其实,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袁世凯就没有京张铁路。詹天佑虽有学识,但毕竟只是一介平民。而修铁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必须由政府主导才能完成。

京张铁路正是在袁世凯的主持下修筑的。当时,袁世凯的职务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兼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为了顺利打通北京到内蒙古的通道,袁世凯慧眼识珠,大胆聘请留美专家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京张铁路的勘探、测量和施工建筑。在京张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有两大难题:第一个是坡度大牵引力不足的技术难题,被詹天佑采用人字形轨道给攻克了。另一个是资金难题。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是千孔百疮,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财力支持京张铁路工程。为了保证京张铁路的顺利完工,袁世凯做了一项“石破天惊”的举措,就是向洋人借债。据说,袁世凯因此遭到时人的谩骂。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正式破土动工。四年后,顺利通车。詹天佑没有辜负袁世凯的厚望。虽说,这时的袁世凯已经被满清亲贵驱逐出朝廷,不再是直隶总督了,但詹天佑仍惦念着袁世凯的功劳,专门寄了一套京张铁路主要工程竣工的照片给在彰德赋闲的袁世凯。袁世凯收到照片后,当然是感慨万千,当即回信一封,对詹天佑进行褒奖。

当时的中国,缺少的是干事的人,而最缺少的就是袁世凯这种能顶住各种压力勇于干大事的人。

该为袁世凯说句话了,他的这四大历史功绩,连孙中山都办不到

第二,袁世凯创办了中国的警察。

警察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本没有警察。袁世凯创办警察,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

“庚子事变”后,八国联军一直霸占着中国的天津不肯归还。1902年,清政府任命直隶总督袁世凯前去接管天津防务。在袁世凯的敦促下,八国联军同意归还天津,但却提出一个条件:天津周围10公里范围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否则将不予归还。这分明是在有意刁难。

落后就要挨打。谁让中国落后呢?没办法,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八国联军的条件。但是,袁世凯毕竟是袁世凯。以后的历史证明:袁世凯是最会钻空子最会投机的天才。你不是不让我驻军吗?那好,我不驻军,但是,我驻警察行不行?

在西方的军事设置中,警察和军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袁世凯就是玩了一把“警察不算军队”的文字游戏,将自己在保定刚刚训练好的2000名警察浩浩荡荡开进天津,负责天津防务。八国联军哑口无言,只能耸耸肩无奈地哀叹:“袁世凯太狡猾”。

就这样,中国警察“应运而生”了。

随后,袁世凯在天津成立了南北两个巡警局,并仿照西方,相继完善了巡警学堂、水警、侦警等各种警察制度。1902年10月,清政府颁布诏令,命令各省督抚仿照袁世凯所定的警务章程建立各省的警察。很快,警察从直隶走向全国。

该为袁世凯说句话了,他的这四大历史功绩,连孙中山都办不到

第三,袁世凯领衔,废除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晚清已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程。固然,历史上,科举制度曾经有着种种优点,为封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发展到明清,尤其是晚清,科举制度已经僵死不化,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当时,许多有志之士都认识到了科举制度的危害性,社会上废除科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真要是废除这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还是颇多阻力和难度的,因此,谁也不肯充当废除科举制度的“急先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袁世凯挺身而出了。

1902年冬,身为“天下第一总督”——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借回家安葬生母之机,乘火车南下,专程拜访了湖广总督端方、两江总督张之洞,同他们商量分科递减逐步废除科举的办法。返回天津后,袁世凯又与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鹿传霖等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袁世凯觉得自己没有科举功名,若带头废除科举,别人会说自己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也没有说服力,而张之洞是慈禧太后钦点的探花,若由他这个“当代文学之宗”来打头,会比较有说服力。1903年,新年伊始,袁世凯便给张之洞发电,请他起草奏折,废除科举。但是,张之洞是个非常爱惜羽毛的士大夫,觉得“兹事体大”,怕犯众怒,坚持不当主稿。没办法,袁世凯只好亲自拟稿。十天之后,袁世凯给张之洞电传了自己拟好的折稿全文。张之洞表示同意。3月,由袁世凯领衔、各省督抚大员联名,呈奏了《请递减科举中额专注学校折》。

然而,科举制度毕竟实行了一千多年,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袁世凯等人的奏折遭到了大学生兼军机大臣王文韶的坚决反对,最后不得不搁浅。

两年后,王文韶的军机大臣职务被罢免,袁世凯再次领衔,联合张之洞、端方等各省督抚,奏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

朝廷终于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寿终正寝。广大士子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中国社会终于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而它的终结者是袁世凯。

该为袁世凯说句话了,他的这四大历史功绩,连孙中山都办不到

第四,袁世凯颠覆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

无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多么重大,孙中山等革命党怎样浴血奋战,但事实上,满清王朝是被袁世凯颠覆的。

而且,按照孙中山的话来说,满清王朝的灭亡,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流血最少的,最温和的革命。袁世凯没有和爱新觉罗氏动刀动枪,只是在朝堂之上耍了几下嘴皮子,隆裕太后也只是提出了一些皇室的优待条件,宣统小皇帝便下诏退位了。而随着封建王朝的终结,许多寄生在它身上的毒瘤譬如太监、宫女、三跪九叩和吾皇万岁等摧残人性的制度和陋习也统统在中国大地上销声匿迹了。这不能不说是袁世凯的功劳。

当然,袁世凯的功绩还不止这些。他任直隶总督期间,推行新政,大办工商业,短短几年,将被八国联军蹂躏的直隶治理成全国模范省,可以说是政绩卓著。连一向和袁世凯颇有些龃龉的张謇都不得不佩服地说:“袁世凯确实能干事,此人与别人毕竟不同,在工业上尤有擅长过人之处,远远胜过了江苏。”

不错,袁世凯身上确实有很多阴暗面,不光彩之处,但是,我们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应当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在摈弃其不光彩之处的同时,也要看到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绝不能因为其人有过,而抹杀其历史功绩,将其人全盘否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