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2019年3月11日)7版 記者:張志勇

記者:作爲民間文化的守望者,多年來,您在廣大鄉村做了大量調研,對鄉村振興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言?

2017年 朱仙鎮木版年畫調研

記者:民間文藝是廣大鄉村的特色文化,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它對脫貧攻堅有哪些助力?

潘魯生:民間文藝是千百年來人民羣衆的智慧創造,來自生產生活,內容非常豐富,發揮好民間文藝資源的創造性稟賦,有助於實現文化脫貧、文化致富,使脫貧攻堅更具文化生長性和經濟、生態可持續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要“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提出“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以民間手工藝資源爲例,往往富集於發展相對滯後、開發性破壞相對較少的貧困地區,是名副其實的“雙手的文化創造”,是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經驗和技能,我們要充分認識其中的文化價值、發展價值,盤活這些土生土長、代代傳承的文化資源。

特別是在當前“體驗經濟”、“衆創”發展環境下,可以積極發揮傳統手工藝依託地方物產和自然資源、進行手工藝製作的“生態環保優勢”,手工藝原材料及產品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優勢”,作爲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生產,帶動就業,促進創業。具體要加強文化創意,既要反映地方文化傳統,體現人文風土特色,還要融會當下創意創新,融入當代生活,同時拉伸延長產業鏈,拓展產業輻射力,帶動當地民俗旅遊、土特產加工、生態農業和智慧農業發展。

2014年 到雲、貴、川進行扶貧調研

記者:民間文藝產生於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過去對於我國鄉村社會經濟起到重要作用,怎麼把這些資源盤活?

潘魯生:盤活傳統文化資源,首先要尊重傳統文化資源自身的發展規律、內涵和特色,必須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資源的本元、本質、本真價值,以原真性爲基礎,避免破壞性開發。比如傳統村落,我們首先要保護好自然的生態、生活的文脈、歷史的樣貌,在做必要的修葺修繕時,要運用傳統工藝材質、外觀修舊如舊,室內適應現代生活,保持其文化生命力,生活高品質,不能盲目開發,甚至複製性地、模式化地建設旅遊景觀。比如傳統手工藝,要尊重手工性和原創性,使之獲得相匹配的文化價值、原創價值。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着眼當代生活,文化的傳承發展,只有存續在老百姓的生活裏纔是“活”的文化。我們要充分認識傳統文化資源在今天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充分考慮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需求和審美習慣,使二者相適配、相對接,不隔膜。舉例來說,剪紙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民間工藝,過去剪窗花兒、剪繡樣,信手拈來,既是節日民俗應用,也是生活里美的裝飾;隨着生產生活方式變化,以往貼窗花的窗紙窗欞變成了寬大的玻璃窗,刺繡也不再是日常女紅;剪紙裏富有文化意味的圖案紋樣、美好寓意以及包含的地方特色、鄉土氣息、生活記憶,都使其成爲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樣式。

因此,今天的傳承發展也在經歷一個探索的過程,包括從過去的民俗應用轉化爲禮品紀念,從窗花、禮花的小型裝飾轉化爲公共空間的大尺度裝飾,從服飾刺繡、印染紋樣等圖案底樣轉化爲產品包裝等設計要素,等等。總之,我們需要植根生活,遵循文化規律,發揮創造力,不斷創意、開拓傳統文化資源在今天生活中的發展空間、發展路徑和發展動力,這非常重要。

2018年8月 和林格爾縣羊羣溝鄉民間剪紙調研

記者:工藝的傳承離不開人,在當下應該如何吸引下一代人來傳承傳統工藝?

潘魯生:傳統工藝是祖輩留給我們的文化種子、文化財富,也許由於時過境遷,有的失去了昔日的生活基礎和應用空間,面臨存續發展的困境,但是內在的智慧、思想、文化創造力和感染力是非常鮮活的,應該作爲我們民族的精神文化養分,作爲孩子們瞭解歷史、文化、生活認知的一部分。具體可以有很多方式,現在不少學校都開設了傳統工藝有關的校本課程,孩子們學麪塑、學剪紙都有聲有色,傳統工藝作爲課程體系的一個特色板塊,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外,帶着孩子們參觀中國民藝專題博物館、觀摩民間工藝展示等,都是很好的學習體驗。

同時,對於相關領域的民間藝人、專家學者、設計研發人才來說,設計面向孩子的傳統文化產品也非常必要,讓傳統工藝當代化,比如除了奧特曼、變形金剛、樂高,孩子們也可以放風箏、捏麪人兒、玩魯班鎖、七巧板等民間傳統玩具。適應和運用今天的信息傳播、體驗方式,可以對優秀傳統文化做許多內容的課目、創意的衍生,耳濡目染之間的傳承,這些纔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審美觀和文化創造力。

2017年 雲南綠春哈尼族服飾傳習館紡織工藝調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