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的丈夫被公司派往外地,常年很少回家。孩子上学了,家里花销大,指望丈夫一人的工资,日子过得很紧巴,她总想找点事做,补贴家用。

她家住城中村,婆婆住在隔巷的西边临着街面。家里还有个待在闺中的小姑子褚小晶。褚小晶谈了个部队上的士官,最近要出嫁了,刘玉梅常去帮着婆婆给小姑子做些针线活儿。

做着活儿,刘玉梅对婆婆说:“小晶要出嫁了,我和她哥准备了点钱,想多拿点家里又没有钱,这几天都睡不好呢。”

婆婆褚母听在心里,对儿媳说:“你当大嫂的有这个心意就行了,这些日子你来帮她做嫁妆,也算是出工了。你家的日子难,也是你公爹早早去世的原因,没给儿子留下厚实的家底,做娘的也想你们过上好日子啊。”

故事示图

婆媳这亲说着,褚母突然想起一件事。女孩出嫁时,按风俗来随喜的亲戚都要给人回些喜饼,每家六个喜饼,几十家亲戚要几百个喜饼呢。现在送人的喜饼都是买的,自己年轻时在娘家时做过,比买的好吃。

刘玉梅一听,就急着让婆婆教自己做喜饼,和了一点面做成后,一尝真的不错。褚小晶结婚前,刘玉梅和了一袋面粉,婆婆帮着烧火,两人在大灶上做了一天,做成了几百个喜饼。那喜饼外面发黄,面里加了鸡蛋和油,吃起来满口香。

刘玉梅的喜饼让褚小晶在婆家那里争了面子,来参加婚礼的不少人打听,这种喜饼是在哪里买的?都想再买呢。这给了刘玉梅很大启发,她想专做喜饼卖,补贴家用。

褚母也很支持儿媳,腾出自己临街的倒房,刘玉梅买了烤箱。不久后,小院里就飘起香气,玉梅喜饼店开张了。

褚小晶结婚度完蜜月回来,又去打工的工厂上班。回娘家时,见嫂子的喜饼店生意挺红火,母亲也帮着嫂子忙活着,她就缠着母亲说,当娘的偏心眼儿,把手艺传给了嫂子,自己打工活儿累挣钱少,让母亲教会自己做喜饼,自己也要在婆家开家喜饼店。

褚母看着女儿急着的样子,却说在这个小县城里,你嫂子的店刚有起色,规模不大,这手艺不能传她,褚小晶听了很是生气。

故事示图

这天,褚小晶趁嫂子和母亲忙,在她们泡上发酵粉的水里抓上了一大把盐,嘴里嘀咕着:“我让你们不传我,我也不让你们做好!”

转过身,嫂子刘玉梅走了过来,褚小晶心里有点做贼心虚,嫂子发现自己做的手脚了?

刘玉梅一把将她拉到身边,“听娘说,小妹也想做喜饼?正好,我这里缺人手,咱俩一起干,挣了钱再二一添做五,一人一半。”

褚小晶没想到嫂子这么大方地接受自己,她刚要说自己在水里加了盐时,嫂子已经将水倒进了和面机里的面粉里,她忐忑地不敢声张。

谁知第二天,有人上门专门要那种带着咸味的喜饼,说昨天买回去,甜中带着咸的味道真不错。

刘玉梅纳闷地不知何故?褚小晶红着脸,说自己在水里加了一把盐。

得知褚小晶使坏的缘故,刘玉梅没有过多责怪她,仍然接受了她加盟。

褚小晶使坏,却歪打正着地让喜饼更回畅销起来。褚母搬到刘玉梅家里住着,腾出正房扩大了规模。

故事示图

自己小心眼做了错事,嫂子大度不计较。这让褚小晶很是感动,干活跑前跑后多出力,心里总想着把喜饼店做好,报答嫂子。

毕竟是年轻人思路活,褚小晶在网上开了店,推销喜饼,她还找人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盒,订单一天天增多。

一年后,一家门面房鞭炮响起,“姑嫂喜饼店”开张了。

人们都夸刘玉梅把喜饼做成了产业,知道内情的人说,是刘玉梅的大度赢得了财富;褚小晶那样小心眼的人,刘玉梅都发挥了她的作用,能不办成事吗!这叫家和万事兴啊!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若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