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出Hirarie大廈,我步行在人潮湧動、雨後氣候涼爽的澀谷街頭,經過站前廣場忠犬八公雕像,穿過佈滿霓虹燈箱的澀谷中央通街口,從喧囂的大路拐進餐廳林立的幽深小巷,順着玄坂道巨大的上坡費勁往上走,JBS爵士酒吧就在這裏。一首接一首跨越年代的樂曲在小林先生不動聲色間切換,除了偶爾倒酒,他更像一個音樂料理人,尋找唱片、選擇曲子、調整音量。

澀谷不光是繁忙的縮影和物質天堂,更是衆多藝術愛好者的勝地,從音樂劇、爵士樂到動漫,這個夏天,澀谷用藝術俘獲你的心。
音樂劇、爵士樂和動漫 到澀谷過文藝夏天
鳥瞰澀谷路口?本文圖除資料圖外,均爲Richard 攝
“國王"回家鄉
夏日的東京,不但有花火大會、巡遊、祭祀,還有各種精彩演出。
此時,我在開往澀谷的地鐵上,音樂劇《國王與我》將在那裏上演。儘管這個劇目早已成了紐約百老匯的經典,獲獎無數的最新版男主渡邊謙又是日本人。但其登陸亞洲卻還是首次,這似乎也成了這個夏天我造訪東京的一個理由。
東急劇場(Tokoyu Theatre Orb)所在的澀谷Hirarie大廈與澀谷地鐵站直通,所以突如其來的夏日暴雨也沒給我帶來什麼麻煩。此時,大廈底層東急百貨的夏日促銷正酣,我擠過人羣,穿過那些巨大的打折廣告,坐電梯直奔11樓。
東急劇場佔據Hirarie的11到14層。從街上看,它位於大廈中央高度的突出部分,本身就像一個舞臺,絕佳的地點和和高品質的音效讓衆多經典劇目選擇在這裏上演。
燈光熄滅後的劇場內,15世紀暹羅的熱帶風情撲面而來。一身紅袍的暹羅國王拉瑪四世剛出場,就先收穫了一場持續很久的掌聲。這似乎無關演出本身,倒更像對渡邊謙多年後迴歸祖國舞臺的熱烈回應,畢竟,“國王"回到家鄉,理應受到最隆重的歡迎。多數觀衆或許像我一樣期待:那個在大河劇裏演遍從伊達政宗到島津齊彬(分別是NHK大河劇1987年《獨眼龍政宗》和2018年《西鄉殿》中的角色)等日本歷史人物的實力派,出現在戲劇舞臺上時,會帶來不同的感受。
音樂劇、爵士樂和動漫 到澀谷過文藝夏天
渡邊謙主演的新版《國王與我》劇照 資料圖
對於渡邊謙來說,家鄉父老也許讓他更爲放鬆(這裏應該沒有刻薄的媒體像2015年在林肯中心劇場首演時那樣,批評他英語差勁吐詞不清)。在唱腔和舞姿上,他今晚的發揮極其出色,和實力紮實的女教師安娜扮演者凱麗·奧哈拉數次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特別是激烈爭吵和翩翩起舞兩個橋段,棋逢對手的飆戲之精彩,讓臺下觀衆在萬里之外享受到了百老匯音樂劇的頂級水準。
我在旅途中看戲還有個怪癖,看臺上之餘,總喜歡忙裏偷閒窺看周遭。不同地方的觀衆也是這個城市特徵的縮影。不是嗎?譬如現在,東京觀衆和倫敦西區或百老匯就有很大不同,他們比較內斂,更矜持於欣賞時的反應,有肢體參與的互動與喝彩較少。譬如坐在我旁邊那個穿紅色套裝戴珍珠項鍊的老奶奶,她每次都極其認真地鼓掌,但動作小到幾乎不發出聲音,這也許是書上說的“昭和時代的優雅”。還有我前一排那一羣年輕人,即便是在最後謝幕時,他們也保持克制地坐在原地。其中一個人着急地看了幾次周圍,見終於有人站起來了,才也跟隨其起立,但也只是給予更響亮的掌聲。一直到最終結束,也不高聲喝彩,更沒有口哨聲。一切安靜而剋制。即便在氣氛高漲的第三次返場時。
在爵士酒吧保持沉默
戲散場後,爵士小號的悠揚旋律在劇場外的公共空間響起。“真是無處不在。”我又暗自感慨了一下。在日本,幾乎任何一個地方的背景音樂都是爵士。人們對爵士樂的迷戀幾乎覆蓋了不同年齡與階層。耳畔的聲音也給了我啓發,讓我想好了接下要去的地方。
走出Hirarie大廈,我步行在人潮湧動、雨後氣候涼爽的澀谷街頭,經過站前廣場忠犬八公雕像,穿過佈滿霓虹燈箱的澀谷中央通街口,從喧囂的大路拐進餐廳林立的幽深小巷,順着玄坂道巨大的上坡費勁往上走,JBS爵士酒吧就在這裏。
JBS的全稱是Jazz,Blues,Soul(爵士、藍調、靈魂樂),一家雖然店面不起眼,但名望極佳的爵士酒吧。和那些當下流行的演出空間不同,這兒既沒有駐場歌手,也不招待巡演樂隊。每一首樂曲都由主人小林一弘先生精選自他精心收藏的一萬一千多張黑膠唱片,旋律通過高保真音響傳出,飄散在這個裝飾簡單、昭和風情濃厚的小天地中。
音效極佳,客人安靜而專注——這是我順着逼仄樓梯爬上臨街老建築二樓,推開JBS門的第一印象。作爲酒吧,這兒似乎有些悶,感覺更像一個小劇場——如果不是它居酒屋式的格局和偶然有人舉杯喝酒的話。
音樂劇、爵士樂和動漫 到澀谷過文藝夏天
吧檯後頂天立地的黑膠唱片?
就像紐約的地下酒館源自禁酒令,這種日本爵士酒吧風格也有它的歷史淵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戰後日本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爵士樂大熱。但昂貴的進口唱片價格和小公寓的隔音問題讓多數人無法在家享受音樂。於是,爵士酒吧出現了,它們白天提供飲品與簡餐,夜晚有酒類供應。更重要的是,這種地方不但有足夠豐富的爵士樂唱片,還有像鑑賞家一樣精通爵士的主人精選每天的樂曲。客人以一兩杯酒的價錢,就能心滿意足地享受美妙樂曲,也不用擔心鄰居投訴音量過大。這樣的場所在當年大量出現,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經營者就是村上春樹,在成名之前的七年,他的身份都是爵士樂酒吧老闆。“它能讓我從早到晚都沉醉在爵士樂中。”他在回答關於開酒吧原因的採訪中這樣說。
“還可以點杯喝的東西嗎?”站在門口等了兩三分鐘,一曲結束,我走上前,隔着吧檯詢問。
“不好意思,短時間內恐怕沒有座位。如果不介意,吧檯旁還是可以站得下的。”回答我的就是小林先生,JBS的主人。他指了一下自己對面吧檯靠內的位置,兩個巨大的奧特藍星音箱分列兩旁。爲保證音效,客人的座椅都面朝音箱,一共只有十幾張,此時坐滿人。我朝內站着,身體正好斜靠吧檯,一隻手的肘關節高度恰好能舒服地搭在吧檯上,可以動作很小地拿起酒杯喝酒。可能因爲靠近音箱,以及有了更高一點的高度,感覺音樂比在門口時的還原效果更棒,膽機播放出的溫潤音色像極了演奏現場。
不知是不是見來了外國人,小林先生放了一曲Art Blakey的Moanin。這大概是在日本最受歡迎的爵士單曲之一,不僅無數次被本地樂隊翻演,甚至被NHK都拿來當紀錄片主題曲。我聽到了熟悉的曲子,原本陌生空間彷彿一下就變成了熟悉的世界,連杯子裏很普通的波本威士忌,也感覺比以前喝得更順口。
音樂劇、爵士樂和動漫 到澀谷過文藝夏天
樂迷們在音樂中把酒言歡
一首接一首跨越年代的樂曲在小林先生不動聲色間切換,除了偶爾倒酒,他更像一個音樂料理人,尋找唱片、選擇曲子、調整音量。他身後、面前以及一切可以收納的空間,都被正方形的黑膠唱片填滿。一曲結束,我身後圍着圓桌的三位點了一輪酒,抓緊時間聊上了幾句。新一曲開始,所有人又歸於沉默,整個酒吧裏,只剩下Jack Teagarden爵士小號的悠揚聲音。
久違了,海賊王
JBS這樣的酒吧,總是藏在澀谷謎一樣的角落。而那些黃金位置,幾十年來都是被SHIBUYA 109這樣的大型百貨佔據。去年,它又打造出與之相鄰的MAGNET by SHIBUYA 109,並希望後者或許能如其名字那樣,像一個巨大的磁石把人們吸引來。我也被吸引來了,不是因爲那些一家挨一家的買手店,而是爲了海賊王。
音樂劇、爵士樂和動漫 到澀谷過文藝夏天
Magnet大樓的樓梯通道都是請日本藝術家做的畫,有的還很有名
這家海賊王主題商店本店被命名爲“草帽”。不用問,這當然是來自主角海賊王Luffy的紅沿草帽。爲了配合這個名字,店裏到處都能找到草帽,屋頂上的吊燈燈罩,是1:1原大草帽造型。溫暖的燈光給每個草帽都勾上了一個金邊,效果很特別。限定版的手辦,也主打草帽,從和路飛頭上戴的一模一樣稻草質地,可以真正拿來戴在頭上的,到用來擺着裝飾的毛絨草帽,應有盡有。
音樂劇、爵士樂和動漫 到澀谷過文藝夏天
這裏有許多草帽元素
作爲日本連載時間最長的動漫之一,海賊王自然也有無數週邊,從海報、服裝到手辦。不過相比其他IP,它的主題商店並不算多,在全日本只有四家。這裏佔據了MAGNET by SHIBUYA 109六樓的大部分。面積足夠大的好處是可以任性一點,不用每個角落都擺滿明碼標價的商品,還能曬一些不需要標價的非賣品,譬如作者尾田榮一郎的簽名版手稿,或者隔三差五來個小型展覽,譬如海報展。所有的動畫特別版和劇場版的海報,花花綠綠地陳列在一起,我一張張仔細看着,慢慢回憶起一個個劇情及觀看時候的情景,最後恍覺,這簡直就是海賊王串起的我的青春時光啊!
看展品能激發懷舊情緒,購物就是更實在的享受。一排排陳列有序的商品讓很多人挪不動腳步。如果說那些手辦只是可愛而沒有實際作用,整套漫畫都是日語看不懂,那些與生活有關的商品就沒理由不買了。木桶造型的馬克杯和印着“我要成爲海賊王”字樣的黑色T恤,是最具人氣的商品。但相比之下,徽章和點卡更受歡迎,收款臺的海賊王人物全家福背景下,擺着不同團的賞金書,集10張點卡,才能換取一張。想要集全這些賞金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音樂劇、爵士樂和動漫 到澀谷過文藝夏天
各種周邊讓人眼花繚亂
相比其他海賊王商店,這家澀谷本店還有兩個獨特之處。一個是有真人大小的人物駐場,紅髮傑克駐守一邊,Luffy駐守另一邊,它們負責與粉絲合影,從早到晚,百拍不厭。我更喜歡的是那個有落地窗的角落,窗外正對着澀谷的高樓林立和色彩斑斕的廣告牌。聞名世界的“澀谷路口”就位於正下方。據說每當綠燈亮起時,同時有超過三千行人穿過馬路,每天累計過百萬。這裏是店中少有的安靜角落,我倚着窗戶朝外看,此刻綠燈亮起,來自四面八方的行人同時通行。雨又下了,無數五顏六色的雨傘像潮水般湧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