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5

叛乱至此平定。

由于萧道成在此役立下了无人可比的大功,战后他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最大的回报——他被加封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统领禁军,留守京城建康,与尚书令袁粲、中书监褚渊、丹阳尹刘秉轮流入宫值班,一起裁决政事,号称“四贵”。

这不仅是萧道成第一次进入国家最高决策层,更重要的是,由于其余三人都是文士出身,他当仁不让地掌握了军权,从一名普通将领一跃成为了当时刘宋军界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首席军事强人!

但官场如杂技场,位置越高,风险也越大。

尤其是在这样的乱世。

尤其是他的顶头上司是熊孩子刘昱。

刘昱在做太子时就以淘气捣蛋而著称。

他生性好动,喜怒无常,几乎没有一天不干坏事——如果把他闯的祸像如今闯红灯一样记分的话,恐怕他每天至少要被扣1200分。

恨铁不成钢的明帝只好命其母陈妙登对他施行棍棒教育,经常把他打得鬼哭狼嚎。

刚上台的时候,在母亲的严厉管教下,刘昱还不敢太放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力气的增大,陈妙登逐渐管不住他了。

他不喜欢呆在宫里,经常只带着身边几个人出宫游玩,到处乱窜,荒郊野外、街头闹市、烟花柳巷、下水管道……遍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字迹和尿迹。

一开始,陈妙登还坐着牛车跟在他后边,但后来他只要发现母亲尾随,就立即换乘快马,一口气跑出一二十里,陈妙登的牛车怎么可能追得上?

无奈,她只能远远地望儿兴叹: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摆脱了母亲的控制,刘昱更加任性,他从最初时的早出晚归,发展到了后来的数日不归,晚上累了就住旅店,白天累了就躺路边,完全没有任何顾忌。

也许是在街巷中,他听说了他父母的一些传言,说他不是先皇刘彧的种,李道儿才是他的亲爹,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此后便经常自称为“李统”或“李将军”。

这样一个毫无廉耻、毫无责任心的熊孩子,当然不可能统治得了早已危机四伏的刘宋帝国。

公元476年七月,又一次叛乱发生了。

此次发难的是时任南徐州(治所今江苏镇江)刺史的建平王刘景素。

刘景素是宋文帝刘义隆第七子刘宏的长子,当时宋文帝的儿子已经凋零殆尽,在所有的孙辈中,他年龄最大,加上他勤学多才,礼贤下士,在当时名望颇高。

由于刘昱实在是不得人心,朝野上下很多人都对刘景素寄予厚望,甚至还出现了一种论调,说刘景素这样的贤王应该入继大统。

这引起了刘昱身边人的警惕。

中书舍人阮佃夫、杨运长是刘彧当初的宠臣,他们对刘景素非常忌恨,打算找借口诛杀刘景素。

而刘景素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造反,但由于他缺乏军事才能,起事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兵败被杀了。

刘景素的失败,让小皇帝刘昱更加骄横。

如果说以前的他还只不过是贪玩的话,之后的他则变得越来越残暴。

史载刘昱常常随身带着斧、锥、凿、锯等各种凶器,随从也都拿着长矛大刀,路上遇到别人,只要稍微觉得不顺眼,就立即将其杀死剖腹。

他把杀人视为最大的享受,一天不杀人感觉比一天不吃饭还要难受!

如此一来,百姓们都吓坏了——见到刘昱,就等于见到地狱!

为了躲避这个神出鬼没的杀人魔王,他们大白天都不敢出门,全都待在家中,紧闭门窗,街上的店铺也全部关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只有刘昱等,独在街上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