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許多故事都是以繁華開始,以蒼涼結束。當然,這個規律也適用於,讓我們一言難盡的人際關係。

不知道蘇軾的人,應該很少。其實,早在蘇軾、蘇轍兩兄弟同登進士那一年,還有一對叔侄也同樣有名,他們就是與蘇氏兄弟同榜的章惇,以及其侄子章衡。

這個章惇也是一時才俊,年輕時即以文章名動天下。另外,他不僅與蘇軾是同科進士,兩人還是無話不談的摯友。中舉後,還同在陝西省做官,這段緣源,更使兩人的關係好上加好。

有一次,蘇章兩人相伴出遊,到了一個叫仙遊潭的地方,此處面臨萬丈懸崖。章惇請蘇軾下水,並在石壁上題字留念,蘇軾連說不敢。章惇一見,自顧踩着險石下去,用毛筆在石壁上寫下:“蘇軾、章惇來此”。

這事過後,蘇軾對章惇說:“你日後做了官,必定能殺人。”對方說:“爲什麼?”蘇答:“能夠拿自己的性命來拼的人,日後做了官必定能殺人。”章惇大笑。沒想到一語成讖,兩人的關係發展,也一如當年蘇軾的這句斷語所判。

在沒有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之前,章惇同志還是個好人。那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犯事後,許多人想置其於死地。但只有他的朋友章惇和王鞏,不顧自身安危,在朝堂爲蘇軾力爭。並以摯友的身份,對蘇軾提供力所能及的寬慰和幫助。

司馬光主政後,他盡廢新法,作爲變法的骨幹,章惇力爭。爲此,蘇轍上《乞罷章惇知樞密院狀》,章惇被黜出外郡,從此他懷恨在心,一心伺機報復。

哲宗即位後,章惇重新得勢,並當上了首席宰相。此時的章,已不是當年爲正義,敢挺身而出的那個年輕人了。他上臺後,立即對與其持不同政見的人,開始瘋狂報復。這中間,當然也包括其曾經的好友蘇軾。

蘇軾就此被貶往嶺南。這裏在當時是蠻荒之地,瘴氣盛行,語言殊異。但處世豁達的蘇,卻隨遇而安,苦中作樂,並寫過一首《縱筆》的詩,用以自娛,詩云:“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牀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章惇得知後,大怒道:“蘇子瞻竟然如此逍遙快活!”。他決心要把蘇軾往死裏整。隨即,章又一紙令下,把蘇貶往更爲遙遠的海南儋州。那裏更加荒僻,且極端艱苦,瘴雨蠻風,九死一生。

需要說明的是,早在大宋立國時,宋太祖曾立下祖訓:除叛逆謀反罪外,一概不得誅殺大臣。要不是這條規定壓着,估計蘇的小命早就沒有了。但被貶海南,卻也是僅次於死刑的重罰。由此看出,章惇對蘇軾的嫉恨之深。

天道輪迴,造化弄人。徽宗趙佶即位後,大赦之下,蘇軾被平反。但章惇卻因當初反對趙佶登基,慘遭流放,幾度貶謫之後,先到越州,後又湖州。最後,漂泊不定的章,含恨離世,終年71歲。

但在章死之前,蘇軾在給章惇的一封信中寫道: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書至此,太息而已。與此同時,還買了藥物轉送給章惇,希望他能保養身體,爭取朝廷寬大處理,能夠順利北還。

兩人的人品高下,似乎是個一目瞭然的事。不爲難自己,更不要爲難別人,這纔是高手應該做的事,你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