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信息共享是遏制假學生證的良藥

豐收

出示學生證不但可以在旅遊景區購票時便宜不少,還可以在一些餐廳、電影院享受學生價格。有些人因此動了歪心思,用假學生證享真優惠價。新華社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雖然國家對製作、銷售、使用假證件等問題開展重點治理,嚴肅追究失信責任,但還是有些人鋌而走險,在網上購買假學生證,滿足優惠需求。

對學生羣體購票消費實施優惠,是國內旅遊景區和部分消費場所的一項惠民之舉。比如學生一般在景區享受門票半價優惠,經常旅遊的人持學生證可以節省不少錢。所以,假學生證既有供給渠道也有市場需求,這種現象存在已久,對社會危害是多方面的,不僅侵佔景區等方面的利益,也污染了社會風氣。

儘管我國《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僞造、買賣、使用假證件的行爲都有相應的處罰條款,而且國家對製作、銷售、使用假證件等行爲也不斷進行重點治理,但在利益驅動下,假學生證仍然供需兩旺,尤其在寒暑假更爲猖獗。對此,有專家建議,學生證應印製有全國統一的防僞標識,並應加大對售假製假商家的打擊力度。

從理論上來說,在學生證上印製防僞標識,可防範這類證件造假,但由於防僞標識同樣可以造假,所以,僅靠防僞標識遏制假證恐怕效果有限。幾年前,有人就提出這一建議,但並未被採納,或說明防僞標識並非是最好的辦法。另外,加大對售假製假商家的打擊力度很有必要,但除此之外,還要對使用假學生證者加大懲罰力度。

購買、使用假學生證者大多是這樣一種心理——“被發現了大不了補全票,他們也不能把我怎麼樣。”正是因爲假證使用者不擔心違法後果,所以帶動了假證的製作和銷售。如果能把使用假學生證的行爲定性爲詐騙,對情節嚴重的違法人員以詐騙追責,相信警示效果會大不一樣。一旦遏制了假證需求,製售假證自然會減少。

若將購買、使用假學生證的行爲列入個人誠信系統,也有一定的震懾效果。但筆者以爲,假學生證難防難治的根本原因是,景區等方面無法準確識別假證,而要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建立全國統一的學生證明信息平臺,讓景區等方面共享這些信息,纔有望收到顯著效果。比如景區查驗學生證能立即看到持證人的真實信息,假證就難過關。

也就是說,要想治理假學生證氾濫成災,需要有關部門牽頭建立全國電子學生證平臺,授權對學生有優惠的機構共享相關信息。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建立了電子學生證平臺,但不對景區等機構開放,那麼景區就查閱不到學生證信息,自然無法識別證件真假。如果真學生證相關信息與景區等機構聯網,假學生證很可能就會失去市場。

由於假學生證損害了景區等機構的利益,顯然景區等機構有意願共享學生證信息。或許有人擔心景區等機構共享學生證信息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但如果採取包括技術、制度在內的有效辦法防範,應該沒有問題。對有關部門來說,建立專門平臺共享學生證信息,不僅便於規範學生證的使用,也能防止假學生證給教育系統抹黑。

實際上,不僅是景區、電影院等機構遭遇假學生證,鐵路等方面也因爲假學生證損失不小。所以,該是對假學生證採取治本之策的時候了,一旦採取信息共享,並對製售、使用假證者加大懲罰力度,相信會有顯著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