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对!老先生一上联:“鸭婆无鞋空洗脚”,小神童一下联绝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民间高手云集,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年代,古代的文人墨客就把吟诗作对当做人生乐趣,对对子也是选拔人才,平常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也发生过很多关于对对联的趣闻,对对子也能让仕途通顺,免于责罚,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将对联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呢?

北宋时期,包拯清正廉明,深受朝廷重视,而皇帝对于他的能力也是倍加认可,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把包拯派做监考官。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难度颇高,文人们一辈子的努力就在一张考卷上见分晓,而包拯却不同,因为他所看重的可不仅仅是考卷上的死知识。

看到考生们认真答题,包拯又给他们多加了一道考题,除了一个上联来让考生们对出下联:“我包大人,受皇命,坐北朝南,顾左右,监考生,谁都不马虎”。看到这道题,考生们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想不出好的答案,不过有一个名叫王谦的考生勇敢上前,对出自己的下联,并且让包拯连连称赞。

确定过才能之后,最终把王谦选做当年的状元郎。而他的下联则是:“咱穷秀才,赴考场,思前想后,卷案上,答考题,全不费工夫”,后来入朝为官的王谦确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公正廉明之人,包拯也没有看错人,通过对联来为朝廷选拔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

有人用对联走上了仕途,也有孩子用对联免去责罚,这个人就是清朝时期的学生胡澄,幼年时期,胡澄很是喜欢在院子里看河里游泳的鸭子,很是喜欢他们的姿态。每每有空之余,都会趴在栅栏边来看这些鸭子们,先生知道后,直接冲到河边抓回胡澄,却没想到摔得很狼狈,气头上的先生让胡澄对出一个对联才能继续来到学堂上课,否则后果自负,所以给出的上联:鸭婆无鞋空洗脚。

当时的胡澄并没有心思对对子,回到家父亲得知以后,告诫他要知道鸭对鸡,脚对头,于是第二天,胡澄带着他的下联找到了先生:公鸡有髻懒梳头!如此完整的下联确实让先生不由赞叹他小小年纪不一般,也让他继续上学了。看来会对对子还是一门不错的能力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