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感染发生率都很低。因此作者认为,除易感染的患者外,血管内介入治疗前没有必要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摘自文章章节

【Ref: Burkhardt JK, et al. J Neurosurg. 2019 Feb 8:1-5.doi: 10.3171/2018.10.JNS182540.[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在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下,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感染风险非常低。先前的研究表明,感染发生率仅为0.0%-0.01%;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血管内介入治疗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后感染风险为0.2%,但没有说明手术类型,也没有设立对照组。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Jan-Karl Burkhardt等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前使用与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发表在2019年2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研究方法

该项研究纳入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484例患者,共接受549次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包括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局部或全身感染情况、与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抗感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灶包括,306个动脉瘤、117个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86个肿瘤和40个血管狭窄/血管夹层。使用弹簧圈109次,应用Pipeline导管栓塞装置197次,栓塞203次和支架植入40次。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549次血管内介入治疗中,265次(48%)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在使用与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两组患者中,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p=0.48),采用多种方法介入治疗与单一方法介入治疗的患者比无统计学差异(p=0.67),疾病种类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以及介入治疗方法也无统计学差异(p=0.55)。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患者的平均年龄53.4岁,显著低于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患者的平均年龄57.1岁(p=0.014)。2例(0.36%)患者出现腹股沟局部轻度感染,两组各1例;通过局部引流和口服抗生素后治愈,均未发生全身性感染。

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与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感染发生率都很低。因此作者认为,除易感染的患者外,血管内介入治疗前没有必要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组稿

郑锋 副教授

赣南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编译

安佩林

天津医科大学

审校

刘创宏 医师

江苏省常熟市

第一人民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