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Do we need to walk 10,000 steps a day?)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知否|日行萬步是個營銷騙局?這樣做真的健康嗎?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這樣的說法,爲了保持健康,我們每天應該行走上萬步,但這個說法真的靠譜嗎?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用智能手錶、計步器或手機應用來記錄自己的步數,當我們達到每天行走上萬步時,經常會感到興奮不已。

如果你要計算步數,設定目標很重要,大多數跟蹤設備都將默認目標設置爲10000步。你可能會認爲,這個數字是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的最佳結論,認爲每天行走10000步對健康有好處。然而事實上,並沒有科學的研究證明這一點。

“10000步”這個數字可以追溯到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前不久的一次營銷活動。當時有公司開始銷售名爲“Manpo-kei”的計步器,其中“man”的意思是10000,“po”的意思是步,“kei”的意思是計步器。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數字從此也流傳開來。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醫學教授I-Min Lee和她的團隊對16000多名70多歲的女性進行了一項新研究,他們將這些人每天行走的步數與死於任何原因的可能性(即全因死亡率)進行了比較。

每位女性都戴着測量清醒時運動的設備,然後研究人員開始等待。當他們跟蹤這些女性平均4年零3個月後,其中504人死亡。你認爲倖存者們每天走了多少步?是神奇的每天10000步嗎?

事實上,倖存者的每天平均步數只有5500步,而且每一步的增加都很重要。每天走4000多步的女性明顯比每天只走2700步的女性更有可能存活下來。令人驚訝的是,如此微小的差異卻能對長壽這樣重要的事情產生巨大影響。

按照這種邏輯,你可能會認爲他們每天行走的步數越多越好。這是真的,但每天最多隻能走7500步。在那之後,健康好處就穩定下來了。即使再增加行走步數,對預期壽命也不會再產生任何有益影響。

當然,這項研究的一個缺點在於,研究人員不能確定導致參與者死亡的疾病之前行走的步數。研究人員只追蹤那些身體健康、可以出門散步的女性,他們也讓人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但也許有些參與者身體健康可以散步,但已經不能走很遠了。

換句話說,這些人每天行走得更少了,因爲他們已經感覺身體不舒服,而這些步數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這項研究表明,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7500步就足夠了,儘管額外的措施可能會對特定情況提供額外的保護。步數越高也可能是女性一生中通常更活躍的一個指標,正是這一點幫助她們活得更久。鑑於這個原因,僅靠額外行走很難闡明其對健康的確切益處。

此外,還有心理學上的最佳步數問題。每天行走10000步似乎是個很高的目標,未能實現目標會令人沮喪。在一項針對英國青少年的研究中,最初13歲和14歲的孩子們很享受實現目標的新鮮感,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保持目標有多難,並抱怨這不公平。

在某些人身上進行的心理實驗顯示,把應用程序的默認目標改爲9000步後,目標更容易實現,我們只是想通過更多的成功來鼓勵自己。要提高久坐者每天行走的步數,設定較低的目標在心理上可能更好。

但即便如此,不顧一切地計算步數,還是會剝奪我們走路的內在樂趣。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家喬丹·埃特金(Jordan Etkin)發現,跟蹤自己步數的人確實會走得更遠,但他們不那麼喜歡走路,稱感覺像是在工作。當他們接受評估時,他們的幸福水平比那些沒有被跟蹤的人要低。

對最健康的人來說,計算步數可能也會適得其反,那會暗示他們達到10000步目標時就應該停下來,而不是通過做更多的事情來變得更健康。

我們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呢?如果你發現計步能激勵你,那就去記錄步數吧!但要記住,每天行走10000步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的好處,我們需要設定最適合自己的目標,或者直接把計步器扔掉。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