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外來人口裏,有一些做生意的商人會從東南亞帶來當地的黑人奴隸,也有從阿拉伯的商人從更遠的地方帶來黑人奴隸,這些奴隸大多性格溫順耿直,被唐朝人稱作崑崙奴,一些比較有錢的唐朝貴族或富商,就喜歡買下他們。然後再就是少數國家使臣裏會有黑人,他們遺留在了長安和唐朝。

詩享書局原創文章

在最近熱播的一部名爲《長安十二時辰》的古裝劇裏,長安城裏有一個地下“教父”般的人物“葛老”,他在長安的三教九流中極其有威望,連官府都要給他幾分面子。但讓人驚訝的是,他竟然是一個黑人。

要知道在唐朝,黑人還是被稱作崑崙奴的。因爲黑人大多身高體壯,唐朝有一些富人會買來做奴隸,看家護院或者做勞力什麼的,並且稱他們爲崑崙奴。

像劇中這樣厲害的黑人在唐朝是多數還是少數,唐朝時中國的黑人又是怎樣的一個生存狀態呢?

在唐朝,因爲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有許多其他民族和國家、不同膚色與頭髮的人來到長安、洛陽等大都市。

這些外來人口裏,有一些做生意的商人會從東南亞帶來當地的黑人奴隸,也有從阿拉伯的商人從更遠的地方帶來黑人奴隸,這些奴隸大多性格溫順耿直,被唐朝人稱作崑崙奴,一些比較有錢的唐朝貴族或富商,就喜歡買下他們。

所以嚴格來說,當時大多數黑人並非非洲黑人,更多是東南亞棕色人種,只有少部分由阿拉伯人帶來的纔是非洲黑人。

宋朝的《嶺外代答》卷三曾這麼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爲蕃奴。”

由此可見當時不少崑崙奴被當做動物一販賣,玩弄。而唐朝的一些瓷器極壁畫上,也曾記錄過黑人被賣到土後,或精習樂舞,供人娛樂,或爲奴僕,供主人役使。

他們的形象則大多是上身赤裸斜披帛帶,橫幅繞腰或穿着短褲。除了主要是由商人販賣到大唐,還有一些地方和國家也會在進貢時獻上一些黑人。

然後再就是少數國家使臣裏會有黑人,他們遺留在了長安和唐朝。這些便是當時中國黑人的主要來源。

但總得來說,當時中國的大多數黑人都是奴隸,只能聽命於主人,更何況是在異國他鄉,即使想反抗逃跑也大多沒那個膽。所以他們多數人的生活只能是依附於主人,主人想讓他們過得好一點他們才能過得好一點。

當然也不排除有少數黑人因爲各種原因際遇自己混得不錯的,但也終究是少數。所以說那時的黑人和現在中國的黑人待遇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別了。

近期熱文:英國佔領香港的時候,都作過哪些惡?

日本這麼小一個國家,當年是哪來那麼多錢打仗的?

二戰時澳大利亞爲什麼不接受日軍投降,還殺掉近二十萬日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