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老師

假期餘額不足,開學恐懼症來了!

開學恐懼症”又叫“開學綜合症”,是指在假期結束之後開學之始,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病態表現。

暑期假期“餘額”即將歸零,9月開學季正在悄然走來。於新生而言,這是一個青春與汗水交織的舞臺,憧憬着大學生活,在學業、能力、感情等許下對自己的期望;老生在新的學期對自己也會有着新的目標。但經過漫長的暑期生活,許多同學在暑期中玩遊戲、旅遊等,使自身過於“放鬆”的假期生活與即將開學的“緊張”的學習節奏落差較大,這樣一緊一鬆,缺少緩解與過渡,人在生理上因過於快速的改變而不容易適應,心理上也難以接受就容易產生“開學恐懼症”。

此症有多種表現形式,生理上多表現爲: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噁心、腹痛、疲倦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爲:記憶力減退、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面對即將開學,高校大學生該如何“收心”?又該如何擺脫“開學恐懼症”?

社交恐慌,教師支招安然“收心”擺脫焦慮

大部分新生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在大學是否能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因爲高中圈子封閉,大家的經歷都放在學習上,我的社交能力較弱,性格也比較內向。”如何與來自天南海北,生活方式大不同的舍友們和諧相處?如何在社團部門活動中發展自己的能力?如何在大學裏與同學老師相處?社交上的疑惑、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產生恐慌焦慮。

無論是面對大學室友還是社團成員,真誠待人、樂於助人是掌握良好社交關係的基礎。人際關係處理好,能讓新生更快的適應當下的緩解。但同時,她建議李夢不要把注意力過多的放在社交能力上,而忽視了同學情誼。“社交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李夢已經有了這個意識就很好了,當她慢慢地從自己宿舍的同學到班級同學再到學校同學,接觸的人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社交能力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建議新生,來到新的環境,如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人際關係焦慮,那就要注意加強性格鍛鍊、改變固有觀念,樹立生活信心、培養交際技巧,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情懷去贏得他人的理解和友誼。

厭學畏學,教師建議加強自律遠離“開學恐懼症”

面對開學,產生牴觸情緒的學子。“最近晚上會失眠,作息也開始不規律起來。”“我和其他同學基礎有些差距。”雖然已經習慣了北京的生活,但是教育基礎的差距導致她並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害怕開學,也害怕學習新的東西”

臨近開學,學生仍然過着“顛倒黑白”的生活,假期開始之前他也曾制定一系列旅遊和閱讀計劃,但幾乎沒有實現,遊戲和無意義的線上交友佔據了他大量的時間,“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自制力太差了。”

“開學綜合徵”的形成原因視個體案例的不同會有區別,但學生、家長、老師都應該認識到“開學綜合徵”的客觀性以及危害性。在採訪了大量的患有“開學綜合徵”症狀的同學,並結合高校教師和心理諮詢師的分析,記者建議:一旦感覺自己有“開學綜合徵”的症狀,首先要學會自我緩解,但是一旦情況超出了學生本人能解決或承受的範圍,就必須要尋求家長、輔導員,甚至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可在開學前適當加以調節,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尤其是長假最後幾天,對自我的心理狀態、生活內容等都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時保證日常合理飲食、充足睡眠,以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生活;其次,讓自己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就在開學前如何模擬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