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媽財爸互懟樓市邏輯大變 買不買房都要看

眼下的中國樓市,一線城市房價經過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已經趨於平穩,曾經風光一時的三四線城市房價經過調控,再加上棚改收緊的信號不斷釋放,後勁也明顯不足。但二線城市卻在這個時候“殺”了出來,房價抬升的勢頭明顯。所以我們看到,一向穩重的央行和財政部吵起來了,脣槍舌劍,直插對方軟肋。你來我往之間,談到的話題很多,且都是些專業性的問題。雖然是互懟,但雙方爭執的焦點只有一個——這場防風險攻堅戰到底怎麼打。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出現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債務問題。地方債、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殭屍企業……它們的特徵就是高槓杆。央媽說地方政府的加槓桿行爲是高槓杆風險的源頭所在,財爸沒有直接反對,畢竟這筆債在明面上擺着呢。

2.棚改貨幣化比例下調: 三四線房地產短期利空?

當前,決策層對於棚改貨幣化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即“棚改貨幣化不搞一刀切,房價上漲城市推進安置房”。棚戶區改造走勢如同陰雲籠罩在房地產行業。7月12日下午,住建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召開工作會議談到棚改時表示,將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不搞“一刀切”。住建部明確表示,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對棚改專項貸款不予支持。作爲曾深刻影響三四線樓市的棚改政策,住建部這一則表態隨即便引發了業界巨大關注。7月20日,恒大研究院副院長夏磊對外發布一則預判稱,“當前,政策已釋放出明確信號,去庫存任務基本完成,棚改貨幣化比例將大幅降低。”夏磊進一步推斷稱,“2018年,如果三四線城市貨幣化安置比例降至40%,商品房銷售面積將減少0.6億平,銷售增速降低5.8個百分點;貨幣化安置比例每降低5個百分點,三四線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降低1.3個百分點。”

3.上半年50個熱點城市賣地超2萬億元 杭州近兩千億全國第一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房企拿地依然積極,僅統計招拍掛市場的權益拿地金額,50家房企合計拿地金額高達9675億元,同比上漲5.4%。其中,拿地超過200億元的房企就多達16家。近期公佈的各地土地市場信息顯示,截至7月18日,全國熱點城市土地市場繼續成交集中,50個熱點城市賣地超過2萬億元,同比上漲達35.3%。其中,50個城市中有25個城市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調控重壓之下,土地市場仍然火爆。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杭州、重慶和北京位列賣地出讓金前三名。其中,杭州土地出讓金收入達1987.3億元,同比上漲149%,重慶上漲27%達943億元,北京達到826億元同比下降30%。除前述三城市外,鄭州、濟南、佛山、寧波、廣州、天津、武漢、成都等13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元。

4.北京市住建委:上半年啓動公租房分配1.26萬套

截至6月底,北京市已啓動公租房分配(含市場租房補貼)1.26萬套(戶),其中實物房源約1萬套,新增市場租房補貼發放2600戶。北京已完成全年政府實事任務分配公租房1.5萬套(戶)的84%。據介紹,公租房均由各區組織面向本區戶籍和在本區工作的家庭配租,市級不再組織全市大搖號。北京全面實行公租房網上登記配租,不搞現場排隊,並搭建公租房“快速配租”和“實時配租”系統,自動按照規則匹配登記家庭配租順序。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正完善保障方式,加快研究完善市場租房補貼政策,進一步放寬市場租房補貼准入條件,提高補貼標準。據瞭解,爲進一步提升保障房後期精細化管理水平,北京全面推廣公租房人臉識別系統,目前已在市保障房中心39個項目中安裝該系統,採集信息累計2萬餘條。

打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