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ookee

國慶長假,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如果不出去轉轉,真對不住這滿目的秋色。好久沒登山了,秋日登高正當時,想想那極目遠眺、層林盡染的場景,就不由得心馳神往。得,得,也別在那唧唧歪歪了,來場所走就走的旅行吧。10月2日,帶上一家老小,從天津出發,自駕經京津塘高速、北京六環,直達西山腳下。到山下時已是下午,當天登不了高山,就駕車直奔妙峯山,由於盤山公路都修得非常棒,沿途的風景相當俊美,北方的山,都顯得巍峨,又透着俠骨柔腸,一草一木,一樹一屋,都帶着深秋的滄桑。由於車子可以直達山頂,所以下午的行程就不需要太多的爬山勞累,早早地轉完便回去修整,準備第二天的長征。

10月3日一大早出發,8點半就到了位於門頭溝區和海淀區交界的陽臺山下。雖然是旅遊黃金週,但這裏的遊人並不多,大概是因爲這裏的景點本身沒什麼名氣,來到的人多數是本地人,爲爬山而來的。從北門進山,半天見不到追上來的人。起初,對這座山不以爲然,走走停停,以爲很快就能到達山頂,想想北京香山那麼高,不到一小時就能上去,嘿嘿。很快就到了金山寺,可惜這裏沒有法海。

一路攀登,似乎山頂近在眼前。

可是又爬了很久,怎麼還沒到山頂?

終於到一處平坦開闊地,卻突然發現一處路牌。

到陽臺山主峯6035米,我暈,不會吧,珠峯也就這麼高吧?

腫麼辦?真是進退兩難,上山的路漫漫,一路走來都是石板路,光滑難走,這麼下去也真心不容易。這時候偶爾遇見幾個前面的遊客已經放棄攀登而下山了。

稍作休整,思忖再三,還是一鼓作氣,勇攀高峯吧,今天騰出一天時間,就跟這座山耗上了。

繼續。前路已經不再是往上攀登,而是在山間盤繞,看來山峯在後面那座山上。

沿途經過狀元石、瓜打石及幾處茶棚遺址,說到茶棚,也就是古代到妙峯山進香的香客路經此地,喝喝茶,稍作歇腳,說起來也翻越這麼高的山,着實不容易。

爬呀爬,無盡的上山路,終於在幾乎要對山頂絕望的時候,上方看到一處紅色的頂棚,而且能聽到嘈雜的人聲。

難道,是山頂到了?

應該是山頂了,這裏是一處現代的茶棚,沒有茶水,只提供泡麪。

更可恨的是,茶棚旁邊,是一條嶄新的柏油馬路。

賣泡麪的師傅說,順着這條柏油路,可以從山下直接開車到這裏。

尼瑪,上當受騙的感覺,辛辛苦苦爬了四五個小時,別人一腳油門就上來了,真不公平。

不過想想也公平,難道一路開車上來,就是爲了到山頂喫碗泡麪?

泡麪師傅還說,其實這裏不是主峯,主峯在另外一個山頭,就是目及之處,還有3公里多,我去。

算了,真放棄了,爬到這裏,也值了,再到那所謂的主峯,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我們決心不原路返回,想想上山時那些光滑的石板路,腿就發軟。

聽泡麪師傅說,可以繞到臨近的鷲峯山頂下山。

這主意不錯,還可以避免重複走來時的路。

沿着崎嶇的山頂小路往鷲峯的山頂進發。

北京城從腳下踩過。

路過漫長的山頂開闊地。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行程,終於到達下山的路口。

即將迎來漫長的下山路。

下山的路漫長得像經歷了一個世紀,儘管都是很陡的急下坡,儘管都是崎嶇不平的石子路,但就像上山時的情景一樣,彷彿始終達到不了近在眼前的山腳。

達到大覺寺山門出口的時候,已是下午17:30。

從8:30到17:30,整整九個小時都在上山下山的路上。

到達山腳時,雙腿禁不住的顫抖,它太需要休息了。

回來後才知道,陽臺山海拔1276米,是香山海拔的兩倍還要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