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貿易爭端是由雙方歷史問題和領土爭端等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總爆發。正因爲話題很敏感,所以第三方國家選邊戰隊其實並不合適,容易引火燒身。第三方正常的反應應該是首先考慮雙方爭端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損害,然後發聲對此表示關注,並希望雙方能夠妥善解決問題。畢竟兩個國家本身在全球產業鏈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安倍與文在寅)

一般國家插不上嘴是事實,但是要說沒人會介入進行調節,這是不對的,畢竟還有一個美國對日韓貿易爭端格外關注。美國由於與雙方都是盟友關係,相互之間有着廣泛的利益基礎。日韓貿易爭端如果持續下去必將會有損美國的利益,尤其是在東亞地區的軍事戰略佈局,還有經貿方面的利益,所以其必須對雙方進行斡旋和調節。在前不久的東盟區域論壇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充當了一下中間人的角色,然而日韓外長協商並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第二天日本便宣佈講韓國從貿易管控“白名單”中剔除。在外人看來,日本此舉旨在對韓國進一步施壓,韓國的處境令人堪憂。

(康京河,蓬佩奧,河野太郎)

其實,外界對日本製裁韓國給其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有點誇大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爲產業鏈的關係,日本對韓國進行技術產品管制,確實對韓國芯片產業和相關其他產業確實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本身也會反作用於日本公司,使得相關企業的產品滯銷利益受損,畢竟韓國作爲芯片產業大國對於特定的產品的尋求量也非常大。當前韓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爆棚,已經開始全民抵制日貨,日本產的汽車、啤酒、服裝等產品均遭遇斷崖式下跌,幅度均在30%以上,部分激進的日本主爲了支持抵制日貨,甚至開始砸車明志。

(砸車抵制日貨)

對於外貿的依存度,日本和韓國都非常高,所以貿易摩擦持續下去對於彼此都十分不利。從表面上來看韓國出於被動狀態,但是這並不代表韓國所受到的實際損害就大。實際上在短期內日本的損失要更大一些,畢竟這是自斷銷路,而從長期來看韓國的經濟會因此受到影響,但是卻進一步推動韓國產業結構升級。就在昨天週一,韓國政府概述了約65億美元(53億英鎊)的投資計劃,目標是在5年內實現國產自主,取代日本產的關鍵材料、零件等。韓國工業部長宋雲謨表示 “我們希望將危變爲材料,零部件和設備行業的機遇。”

(韓日爭端)

至於日韓貿易摩擦是否文在寅的執政地位的問題。這個姑且不用擔心,最擔心日韓貿易摩擦是韓國的財閥企業。財閥本身就不是進步派的支持者,真正支持的文在寅的是那些經濟條件較差中低收入者。文在寅在歷史問題上向日本發難,本身就是計劃好並且也是爲了迎合韓國民衆的民族主義情緒。日韓貿易爭端越激烈,文在寅的執政地位就越穩固。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你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