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爲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爲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秋季宜登高遠望,使心情舒暢。

2019年8月8日03點12分57秒,將迎來二十四節氣的第13個節氣——立秋,古代將立秋分爲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特別是早晚,要注意保護陽氣,勿使身體受涼!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立秋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爲陰盛的時期,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爲原則。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爲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秋季宜登高遠望,使心情舒暢!秋季養生重在養肺,肺在五行屬金,根據五行生剋,養肺的同時應注重脾胃保養,培土以生金,另外要疏肝理氣,以防止木氣太勝,反克到肺金。

飲食養生

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爲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百合、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長春真人丘處機《攝生消息論·秋季》:“秋三月,主肅殺。肺氣旺,味屬辛。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起居養生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爲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扶陽養生

立秋:以調理肺經爲主

重點穴位:尺澤、列缺、膏肓、偏歷

脊柱與節氣

(立秋)對應的人體脊柱相關疾病

第二胸椎(T2)上臂後側痛,氣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內經》秋三月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爲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果實飽滿、已經成熟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裏,天氣清肅,其風勁急,草木凋零,大地明淨。人應當早睡早起,跟羣雞同時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衝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並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這乃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肺氣,到了冬天還會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於身體的收斂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冬天的閉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

24節氣圓運動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學中醫學,必先學知大氣,必先學知二十四節氣”,“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上,便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鬱而後通。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鬱。久病之人,腠理幹塞,交節不能通過,是以死也。凡病節前起色,以後即愈得快。可以見中醫學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