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在馬拉松的賽場上從來沒人搶跑,因爲絕不會有人“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並不能一蹴而就,而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每完成一件事,都是孩子一個學習的過程。

然而在現在的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給予孩子太多的時間慢慢來。

家長和老師們都跟在孩子後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從而導致過於追求速度,很少關注過程,致使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時刻,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也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01

朋友的孩子在暑假裏上補習班,每天晚上寫當天的作業都要到夜裏十一點,第二天還繼續上課。

小編原本以爲,只有開學後纔是家長們焦慮的集中高發期,孩子成堆的作業,每天早早掀開的被窩,沒想到現在放個暑假也一刻不得清閒,說到這裏,小編我不禁沉默了。

因爲我們沒有刪除鍵只要按一下,就能讓這樣的焦慮徹底消失。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育兒的焦慮,其實就是自身處境焦慮的反應,每當擔心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就會聯想到那些問題的根源是否在自己這又或者孩子和誰接觸的多像誰學的,我們總認爲這些不好的我們喫過的苦,不想再次出現在孩子身上,擔心基因的複製,擔心那樣的命運,都帶到孩子身上去。

每當聽見別人誇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謙虛,然後趕緊又說說孩子的這這那那的問題,比如說他在生活裏的懶散,與人交際差,做事不利索,膽小等等。

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其實這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毛病,就是,當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舉出他不好的例子來。

中國傳統文化使我們骨子裏覺得謙虛纔是最大的美德,然而就是這樣骨子裏的美德,至使我們很容易盯着孩子的缺點看,並不知道這些缺點往往是兩面的,往往我們的焦慮就是由這類偏執所造成的誤解。

02

有些父母每次看到孩子沒按時完成作業,都會忍不住發脾氣。

然而你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

可能你是一個學渣,成天不寫作業,上課也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老師也說你無藥可救了,而你自己也認爲自己也就這樣了,很可能人生要一直在這樣的失敗中過下去,想着自己可能永遠翻身不了,以後就做一個撿垃圾的,收破爛的,看大門的,修理單車的,在家長裏短,辛苦勞作中,度過餘生。

那個瞬間的憂傷你還記得嗎!

然而難過苦悶了兩天後,你還是繼續沒心沒肺地生活了下去,事實上,身爲一個學渣的你,也並沒有生活的暗淡,你可能活的光芒四射,活的激情四溢,然而並非一定要記得獲取它們的途徑,只要記得一點:生活的可能性太多了,時下的一點作業和成績,真的不會代表和決定什麼。

03

現代人習慣於集體無意識的生活,每個人在選擇什麼事的時候總會看看旁邊的人是不是也這麼做,以做參考。

所以我們纔會擔憂一些比如:“成績不好,考不上好大學你就完了”,“沒有在30歲前嫁出去你一生就完了”,這樣的焦慮和侮辱性推論。

空洞地說強大是沒有用的,不妨把這焦慮感轉換成一種思考,讓自己來做練習,思索這種思維的反面,會不會有更大的一個開闊地。

家長的焦慮對孩子的剝削最大。

這些年社會的進步本來應該對人性的寬容度更大,但事實卻似乎是相反的,因爲競爭更大,人的貪慾和偏執也更大了。

談論制度和社會現實不是本文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回到自己內心,讓力量在那生長出來,你強,孩子亦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