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又是一個冷冷的狗糧,

在菲李臉上胡亂地拍的日子。

看着牛郎織女在鵲橋上互訴衷腸,

被狗糧撐到吐的菲李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王母當年反對兩人交往,

是不是也是因爲地域差異呢?

都說藝術源自生活,

地域文化的差異給人帶來的影響其實蠻大的。

先不說其他,單單是飲食習慣上,

來自南北方的小夥伴就有不少想吐槽的。

據說有個北方妹子對她的南方男友哭訴:

妹子的男友一聽就很生氣,

誓必要要討個說法。

結果到了女友家,

卻被他們家門口的大蔥嚇了一跳:

不得不說,北方的大蔥確實是大,

特別是章丘的大蔥,還真比不少人高。

相比之下,南方人的蔥一般都是小蔥。

而南北蔥的對比,

也顯示出南北方飲食的幾個特點。

有人說,到了北方,

你纔會真正認識到,

什麼是比臉還大的白饅頭,

什麼是真正的大碗寬面,

什麼是用盆裝菜……

南方人的菜餚比較精緻,分量也少一些,

因此一頓飯可能要點上四五道菜,

但如果你在北方這麼個點法,

可能撐破肚皮也喫不完。

此外,南北方對蔥的態度,

也體現了南北方人買菜的方式。

在南方,蔥一般是菜餚的點綴,

撒上一點點即可。

但在北方,

大蔥往往是用來捲餅或配飯喫的。

因此南方人買蔥,常常一次買一兩根,

北方人買蔥,卻往往是一次買好幾捆。

不僅是買蔥,其他菜也是,

在早些時候,曾有人說:

南方買菜一次買一頓,

北方買菜一次買一噸。

南方人在菜市場精挑細選,

最後買下了一根蘿蔔、一個番茄、

二兩豬肉,順便還讓老闆切成絲……

但這種買法在北方,

脾氣不好的老闆說不定都懶得賣給你,

還會覺得你是來砸場子的。

脾氣好的老闆乾脆大手一揮表示:

南北方人不僅買菜分量不同,

買菜用途喫法也常常不同。

比如買份排骨,丈夫想着喫紅燒排骨,

結果妻子用來熬湯。

買份蓮藕,丈夫想到了炸藕盒,

結果妻子還是用來熬湯。

北方人難以理解南方人的萬物皆可爲湯,

南方人有時候也會被北方人的食材搭配驚到!

比如說茄子和土豆,在大部分南方人眼中,

這就是不會有任何交集的兩個菜,

但在北方人,特別是東北人手中……

而說到菜,特別是在青菜的認知上,

南北方人也有點不同。

在北方人眼中,青菜更像是蔬菜的統稱,

茄子、豆芽、西蘭花、白菜……都能叫青菜。

但在南方,特別是廣東人眼中,

只有那種綠油油的,長長的,

比如說菠菜和空心菜,才能叫青菜。

說完了菜再說主食,

這幾乎是無數南北方小夥伴在異地生活時,

感到最痛苦的事情。

北方小夥伴更喜歡麪食,

能做到早上饅頭,中午喫麪,晚上大餅,

甚至在晉中一些地方,一年到頭基本是麪食,

偶爾不想做飯了,纔會來一句:

而對南方小夥伴來說,

一日無米可能渾身難受,

一頓正規的飯就是指米飯加菜。

因此南方人的喫飯基本可以等於喫米飯,

但在北方人眼中,飯是對食物的統稱哦。

中國地域遼闊,

造就了南北方不同的飲食習慣,

有些人因爲差異感到不適,

有些人在努力適應彼此的節奏,

南北飯桌上的事,就像南北方人處對象,

有差異,但要理解,纔能有好結果。

說起來,菲李突然覺得,

南北方人有點像豆漿油條,

一個豪氣粗獷,一個溫婉清秀,

但其實要一起喫下去味道才最好哦!

話說今天是七夕,

小夥伴是怎樣度過的呢?

有沒有像菲李一樣,

被小美夫婦狠狠餵了一把狗糧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