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此地不要動,我去給你買橘子。”

相信不少小夥伴還記得這句去年很火的金句,

當時不論是學渣還是學霸,

都紛紛回憶起了那篇語文課文《背影》。

可橘子卻不是很開心,

明明這句話裏自己也算個主角,

怎麼大家卻又都忽略了它呢?

要知道在古代,

橘子還是傳說中的致富神器呢。

《三國志》中記載,

丹陽太守李衡在武陵種下橘樹千棵,

在他臨死前便對自己的兒子說:

“我爲你留下千頭木奴,

足以成爲你繼承的產業。”

於是李衡的兒子就成了有錢的橘二代。

同樣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也提到,

當時有種叫“素封”的人,

雖然無官爵封邑,但家裏有地有錢,

比如一些擁有上千棵橘樹的富戶,

其社會地位和所享受的生活“皆與千戶侯等”。

古人愛橘子,

是因爲早期中國水果還不多的時候,

土生土長的橘子是很多人比較容易喫到的,

因此更加珍惜。

因爲橘子多汁,

古人很早就喜歡用它飲品,

古時還有種叫橘酒的肥宅快樂水。

而剝下的橘子皮,

古人也會將其曬乾製成陳皮,

至今也是中國人喜愛的食物。

甚至就連橘子葉,

古人也喜歡將其洗乾淨曬乾後泡茶喝。

尤其到了冬天的時候,

能喫的水果更少了,而橘子卻依舊還在,

因此古人常常在冬天和春節的時候,

在家裏放一些橘子,一來是食用,

二來是橘子的顏色看着喜慶吉祥。

據說也是受到中國人的影響,

在日本每到冬天,

日本人就喜歡縮在被爐裏喫橘子,

喫完後的橘子皮還會散發好聞的香氣,

完全是免費的空氣清新劑呀。

真要說起來,

橘子絕對是很多人童年時最愛的水果之一。

它不像蘋果那麼硬,不像榴蓮那麼臭,

不像石榴必須吐籽,它帶有淡淡的香氣,

飽滿多汁,皮也好剝,

簡直是最適合懶散時刻的水果。

因此你會發現,

很多人喫蘋果、桃子之類的水果,

一次差不多就喫一個,

但如果面前放的是一袋橘子,

常常不知不覺就喫完了,

因爲它實在太方便好剝啦。

不過雖然愛喫橘子,

可從小身邊的大人就告訴菲李:

上火,對於中國人來說,

是個常見卻又可怕的事情,

人們爲了對抗上火也是想盡辦法,

在廣東甚至有讓人苦到絕望的涼茶去火。

而對於喫橘子上火這種事,

大人們的最常見建議往往是:

但也因爲這個建議,

牽扯出了一個關於喫橘子的永恆性話題:

要不要撕白絲!

一部分人認爲喫白絲不容易上火,

但另一部分人受不了白絲的苦味,

寧願上火也要花時間將白絲一點點摳乾淨。

其實橘子上的白絲叫做橘絡,

除了少量的精油和苦味物質,

並沒有什麼神奇的成分,

喫了也不會去火,

所以能忍受苦味就喫,

受不了就花時間剝唄。

在《阿甘正傳》中有句臺詞:

在菲李看來,生活更像一顆橘子,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酸是甜,

但很多時候,再甜的橘子也會有苦苦的部分,

不過我們不會因爲一點苦而放棄整個橘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