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舉大旗伐紂,建立周朝江山,功勞最大的當屬姜子牙了,正是因爲有了他,周武王纔可以順利的打敗殷商,但不幸的是周武王開創商朝後,還沒來急好好治理,就撒手西去了,留下幼子,武王臨死之前要麼就傳位給賢明的弟弟,要麼就找人輔佐幼子,傳位給弟弟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只有給幼子安排好接班人,其中最合適的人選就是武王的親弟弟周公旦和姜子牙,但是武王選了弟弟周公旦,爲何沒有選擇功勞最大的姜子牙,其中又蘊含着什麼內情。

周武王和弟弟周公旦兄弟情深,把幼子留給最親的弟弟纔會讓自己放心,如果自己死後弟弟有心篡位,但至少大周的江山還在姬姓人手中,周文王和武王所開創的萬世基業還可以傳承下去,但是周武王卻是非常瞭解弟弟周公旦,深知他不是貪戀權位之人,衆所周知周公旦一生只對風水和相術癡迷,但是姜子牙卻不同,七十歲高齡仍然想着建功立業,權力之心比較重,兩者相比較的話周公還是最適合的人選。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就要使用帝王之術了,權衡外姓功臣的勢力,這是每個開國皇帝都會做的事情,更有些皇帝會屠殺功臣,確保江山永固,姜太公雖然爲周朝立下汗馬功勞,又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公,但終究是外姓人員,從武王的分封就能看出這種端倪,姜太公功勞最大,卻被封在偏遠的齊地,齊地周圍經常發生暴亂,商紂王的兒子還起兵反叛過,把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卻分封在魯地,這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比齊國之地好的多,這裏就可以看出周武王開始在防範姜子牙了,這樣就不會把國家大權交給姜子牙來掌管。

再則兩人側重點不同,周公善於管理朝政,招攬人才,管理國家,姜太公善於領兵打仗,攻城略地。雖然周公的領軍才能也不會遜色於姜子牙,但姜子牙畢竟是軍隊的領袖,各地諸侯如有叛亂可派姜子牙平定叛亂,齊國多內亂,武王不讓姜子牙輔政,正好可以讓他全心全力的治理齊國,後來也確實證明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姜子牙所創立的姜氏齊國,世世代代爲周朝的屏藩,雖然後來周王室衰微,但齊國仍然抵擋着東方的夷狄,由此可見周武王的深謀遠慮。

還有一點就是姜子牙年紀太大了,周文王請姜子牙出山的時候,他已經72歲了,在古代那個時候已經非常高壽的老人了,然後又輔佐文王和武王兩代君主,年齡至少也有八十有餘了,這樣的老人隨時都有可能西去,如果輔政的話,萬一不測,周成王還小,又得動搖國本,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況且周武王一生尊敬姜子牙,尊姜子牙爲相父,周武王也希望姜子牙能夠安享晚年,以報輔政之恩。

周武王的選擇是相當正確的,選擇周公和召公來輔佐幼子,後來周公也在周成王二十歲的時候,把朝政大權還給周成王,也算是完成了哥哥臨終前的囑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