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標籤充滿了現代氣息:敢愛敢恨,興趣導向,個性化,社羣化等等,其中對於愛情的取捨,更是用一個“快”字詮釋。

90後的愛情觀往往受社會、影視以及個人經歷三重影響,而且我們發現影視的影響越來越關鍵,也對90後的愛情觀產生了或好或壞的間接影響,而90後分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受社會的影響

90後是相對個性化的一代人,同時也是壓力山大的一代人,比任何一個年代的年輕人對於房價的感受都要深,於是乎,房子成爲了很多90後愛情路上的最大瓶頸。

如果你在所在的城市有一套房,那麼你在愛情的路上將會減少很多障礙,房子成爲了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安全感的最大保障。

白巖松曾經說過——

“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

這句話用90後的語言翻譯,應該是這樣的:

高房價是家的基石,是未來你的孩子能否在身邊上學,能否享受城市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的基礎。

90後,比以往任何一代年輕人,考慮得更要長遠,也更要焦慮。

因此,談戀愛不結婚已經越來越普遍,除非你有房子。

二、性格不合

分手的原因裏,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性格不合,沒有比這更中性且沒有爭議的分手原因了。你看,我不是嫌棄你窮,你也不是嫌棄我醜,我們就是性格不合,沒辦法的事。

性格不合,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價值觀的不一致,兩個價值觀大相徑庭的人在一起,分手或許是對彼此最好的結果。

三、出軌

所有的分手原因裏,出軌是最不能原諒的原因之一,這是對感情的背叛。

這裏有一個堪稱“六親不認”級別的靈魂拷問:

我已經有男朋友/女朋友了,遇到了真愛應不應該分手?

當一個人一開始有這個想法並一直在糾結的時候,說明Ta的心已經不在對方身上了,分手是大概率事件。當然,也可能這邊牽着愛人的手,那麼喫着別人的香蕉,長期煎熬,直至分手。

四、家庭背景

我國自古以來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這種傳統我覺得至今任然有參考意義。這不是說貧富歧視,“門當戶對”背後是兩個人價值觀,人生觀,愛情觀甚至是世界觀的博弈。

這是由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的,比如有錢人家的孩子往往比較自信,接觸面比較廣,而貧苦出生的孩子,根本沒接觸過這些,怎麼溝通呢?

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代溝,根本原因是兩代人接觸的世界不一樣,“門當戶對”也是同樣的道理。

五、娛樂文化

以上四點可能是公認的情侶分手的幾大原因,不過小編覺得最主要的還不是,比如很多人說性格不合是主要原因,我覺得不是。

恰恰相反,我主張性格有些詫異的兩個人在一起,如果兩個人性格差不多,那和一個人生活有什麼區別?不過,這裏要有一個度,不能相差太多。適當的性格互補,可以給生活增加色彩,過渡的性格差異,會導致兩個人價值觀的背道而馳。

我們討論情侶分手的原因,應該結合時代的因素,畢竟現在不是“三大件”就能在一起的年代。當今年代,我們還必須考慮“娛樂文化”的影響,而且我覺得是最主要的。

隨着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偶像文化開始流行。女生追逐明星小鮮肉,男生安利各種動漫好好女生,這樣導致的結果是:

1、90後女生的審美提高了幾個時代,畢竟再美也美不過自己的“老公”,於是你會發現,現在的明星藝人,幾乎都長得一樣的臉型。這樣導致的直接後果是,自己的男朋友變得越來越醜(心理問題),這種巨大的落差會埋下危險的種子。

2、90後男生熱衷於動漫好好女生,認爲好女孩都是在動漫裏,比如《火影》裏的雛田,《海賊王》裏的羅賓,《不良人》裏的蚩夢,《一人之下》裏的寶兒姐,《武庚紀》裏的白菜等等,可是現實生活中的女朋友,卻是刁蠻任性,更別說溫柔體貼了,這種巨大的落差會埋下危險的種子。

你看,某某小鮮肉公衆場合抽菸,“聖母們”說不怕,可以陪你成長,我勒個去,都快30歲的人了,還成長;某某動漫又“回憶殺”,因爲有自己的動漫女神,就覺得值了,殊不知那不是現實生活。

以上只是從其中一點進行分析,可是往大的方向思考,你會發現娛樂產業的發展,會在各方面衝擊90後的神經中樞,讓年輕人對另一半有了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樣導致的結果,自然是對身邊看起來不那麼優秀的另一半,逐漸厭惡。

比如,女生想嫁溫柔體貼、高大帥氣、家庭殷實的高學歷單身男青年,男生想娶溫柔體貼、善良可愛、知書達理的好好女生。可是,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這樣的男生或那樣的女生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