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調研顯示:女性恐婚者比男性更多,原因→

近日,共青團中央一課題組調研發現,作爲未來10年結婚的主力軍,“Z世代”(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青年結婚意願呈現下降趨勢。調研分析發現,女性的結婚意願明顯低於男性。

那麼,低婚戀意願青年在想什麼呢?他們的觀點大致可分爲四類:

被現實障礙所困的“憂婚族”。

一位受訪青年說:“在大城市,年輕人只有兩類,有房的和無房的。無房的人怎麼能擁有美好的愛情呢?”這句自嘲,代表了一部分“憂婚族”的心理。

這些青年因現實中較高的婚育成本而感到憂慮和無助,進入婚姻的意願無形中受到抑制。

中國人一向追求安居樂業,婚房成爲當下一些人眼中結婚的標配,房產壓力成爲青年選擇婚姻時的一大障礙。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一項針對北京青年的調查顯示:在有戀愛對象而未婚的青年中,雙方均無房產的比例爲64.62%。

本次調研顯示,在影響結婚意願的原因中,青年選擇“結婚的經濟成本太高”的佔46%。另外,選擇“生育養育孩子成本太高”的佔56.2%,位列影響結婚意願的第二位。

對生育養育成本的憂慮,讓很多年輕人對婚姻望而卻步。“結婚?要考慮彩禮、酒席、房、車、孩子,這八個字就把我難倒了。”網友戲謔的發言道出了這些“憂婚族”的憂慮。

把婚姻標籤化的“恐婚族”

網友小周說:“爸媽問我,爲什麼不想戀愛結婚?我說害怕啊,害怕戀愛會分手,婚姻會失敗,生孩子受罪,婆媳關係難處理,教育孩子太累……”

以小周爲代表的“恐婚族”,對婚姻有較多負面認知和預期偏差,充滿恐懼和焦慮。他們“談婚色變”,有些人甚至沒有勇氣戀愛。

調研顯示,在影響結婚意願的原因中,青年選擇“不相信婚姻”的佔30.5%,其中女性佔73.4%,女性“恐婚”者比男性更多。

這些青年對婚姻的負面認知有些是來自本人或父母親友糟糕的婚戀經驗,也有些來自大衆傳媒對婚姻惡性事件的報道。

對婚姻持“佛系”態度的“懶婚族”

還有一類青年,對戀愛、結婚並不排斥,但他們並不會爲了尋找“另一半”特別努力,而是持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

小李表示:“我不會爲了結婚就到處相親。也許未來我會遇到那個合適的人,一起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如果找不到,我也可以一個人生活。”

高壓力的工作和學習、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耗費了青年大量的精力,他們沒有時間和耐心投入到戀愛和結婚中。

調研中,選擇“覺得自己沒時間沒精力結婚”的佔34.5%。另外,在影響結婚意願的原因中,青年選擇“找到合適的人很難”的佔60.8%,位列第一位。

沒時間再加上成功的概率不高,很多青年選擇了“佛系”的婚姻態度。還有一部分青年沉浸在原生家庭的保護中,現有生活的安逸消磨了他們追求婚姻幸福的動力。

網友默默說,“從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哥哥的呵護中,我覺得待在家裏就很好。他們勸我多出門參加活動,主動去結識一些異性,但我懶得去。”

對婚姻祛魅的“不婚族”

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提升了青年個體的主體性和獨立性,互聯網蓬勃發展增強了青年在社會生活中的話語權,他們在婚戀方面的態度發生變化,很多人不再視“結婚生子”爲人生必經歷程。

有的青年嚮往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生活,認爲有趣的單身生活勝過將就的婚姻。這些“不婚族”將單身作爲一種生活方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於個人事業發展與興趣愛好中。

調研中,當被問及“不想戀愛”的原因時,選擇“一個人很好,談戀愛很麻煩”的比例爲74.8%。

“我不希望有人影響我的情緒,不希望在我很忙很累的時候,還要去應付另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自己名下有房,口袋有錢,這纔是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結婚不是一個必選項,更不是安全感的來源。”這些言論道出了一些“不婚族”的心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