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一年。當飛機降落在雲南芒市機場的那一瞬間,感覺自己彷彿到了另一個國度。頭天還在北方的寒冬裏裹着大衣,今天我就在南方的豔陽裏穿着短袖。

此行瑞麗,目的是瞭解玉雕市場。瑞麗是幾乎每年都要來上兩三次的地方。因爲玉石的集散,雲南的瑞麗、龍陵、騰衝都是玉雕師雲集的地方,但最有代表性的還是瑞麗。今年,我前往廣東、河南、蘇州、雲南考察,得到不少玉雕界朋友們的反饋,大致有一點是共同的疑問:當下行情大不如前,不知明年會如何?

經歷了2009年至2013年的持續亢奮,中國玉雕行業從2014年就開始有點“不一樣”了。過去,有的玉雕工作室常常是東西沒出來,就有人排隊等着要了,而2014年以來,那樣的情況似乎一去不返了,許多玉雕工作室開始面臨“一邊愁生產,一邊愁生存”的局面。這樣的情況會一直下去嗎?未來一年中國玉雕行業會有哪些新變化?

一、提升藝術成行業共同追求,創新創意將成比拼重點

2014年以來,雲南翡翠王朝旗下的“玉雕界”品牌,依託互聯網成功打造了“玉雕小品”的概念,簽約並把全國知名玉雕大師推上網絡,使得玉雕的商業價值在一兩年的時間內被放大,公衆對玉雕的認知也更加普遍,這無疑可以說是一次玉雕行業的革命性變化,值得肯定。

互聯網一方面加速了行業信息的傳遞,使得玉雕師的市場觸角也變得更加靈敏,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玉雕師什麼原料賣得好就做什麼原料,什麼題材產品賣得好就做什麼題材。這種“唯材質”、“唯題材”而造成的是產品的“模仿”、“抄襲”之風盛行,我們看到的是產品的千篇一律,作品雷同已成爲行業之痛。

當然,任何新的變化都是從亂到治,從非理性到理性的,進入2015年下半年以來,行業部分從業者已經開始認識到:模仿不可能有持續、健康的發展。可以料定:進入2016年,玉雕行業必然向更加註重藝術創新,拼創意,拼文化方向轉型。

二、雕刻材料的豐富將催生行業的“文藝復興”

過去,玉雕行業的材料比較侷限,主要停留在翡翠、和田玉等一些傳統玉石材料上。但隨着近年來翡翠、和田玉等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許多玉雕工廠的發展面臨的侷限越來越多。

2013年以來,南紅、非紅、馬達加斯加瑪瑙、俄料等新材料以低價格、市場青睞度高等優勢進入市場,給許多玉雕工廠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過去,花幾十萬買料子,一方面是不敢輕易雕刻,一方面擔心雕出來如何銷售,導致產量上不去;而現在,幾十塊、幾百塊的料子,雕刻出來都能實現很好的銷售,並且深受歡迎,許多工廠忙得不亦樂乎。

新興材料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玉雕師們創作載體,激發了他們的藝術靈感,不斷催生出誇張的、寫實的、抽象的、寫意的等各種藝術形式。這些表現形式,正在張揚玉雕的時代性和創作者的思想性,當代玉雕新的審美導向開始逐漸成型並不斷創新。這無疑是推動玉雕行業發展的大好事,我似乎看到玉雕行業的“文藝復興”即將到來。

三、玉雕更加貼近融入生活,生活化作品將迎來新的機遇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這是傳統玉雕對玉雕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傳統玉雕行業共同遵守的行業“明規則”。然而,中國玉雕行業經過800多年的發展到今天,特別是近兩年,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可愛的小沙彌,蓮葉形狀的香插,憨態可掬的小豬,形神逼真的水果山竹,精緻可人的茶托,精緻小巧的筆筒、玉雕作品組合的刺繡畫一般的擺件、骷髏頭吊墜……坐落於廣東佛山平洲翠寶園的玉雕界名家小品館的陳列,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玉雕還可以這樣做,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玉雕作品,正贏得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隨着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創作材料的多元,玉雕作品融入生活將會是一條常走常新,持續恆久的新道路。玉雕藝術源於生活並回到生活,這應該是2016年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玉雕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挖掘有價值且價格不高的玉石,進行生活化的藝術創作,滿足各層面的收藏、審美和個性需求將顯得尤爲重要。

四、玉雕作品的私人定製需求將更加突出

玉雕作品私人定製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定製一件獨一無二的玉雕藏品,已成爲很多藏家的新玩法。很多喜歡私人定製的消費羣,更看重的是玉雕作品的個性、獨特、符合個人品位,以及從選毛料、畫圖設計到成品拋光整個創作的紀錄感和參與感

從翡翠王朝·玉雕界提供的數據來看,2014年與2015年相比,客戶主動提出私人定製玉雕作品的人數,幾乎翻了一倍多。2015年初,玉雕界便率先公佈可提供私人定製和作品精修,這不得不讓我欽佩這家公司的遠見和前瞻,這無疑是引領了行業的發展方向。預計2016年,玉雕私人的需求量會引來一個新的、較大幅度的增長點,而且私人定製會向着更加親民的方向發展。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私人定製是一個新趨勢,但玉雕行業的私人定製如何開展,如何規避風險等,卻很值得思考。隨着玉雕私人定製業務量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對定製業務的規範、定製標準的制定,以及定製糾紛的處理等將成爲新的行業問題。

五、玉雕藝術品金融化將成爲行業的“新鮮事物”

玉雕藝術品金融化是行業不斷發展的必由之路,不光是玉雕藝術品,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走金融化的道路。

藝術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悠久的歷史,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和投資業務最大的幾家銀行,包括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荷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涉獵並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銀行服務系統,下設有專門的藝術銀行部。銀行的藝術銀行服務項目裏包括鑑定、估價、收藏、保存、藝術信託、藝術基金等專業的金融手段。

近年來,最耀眼、最火爆的藝術金融產品就是藝術品股票,即利用藝術品證券化交易模式上市交易的文化藝術品權益份額資產包。2011126日,天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將天津山水畫家白庚延的兩幅作品《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別拆分成600萬份和500萬份,以每份一元的價格掛牌交易,到了316日,《黃河咆哮》的單價飆升至17.16元,《燕塞秋》的單價飆升至17.07元,其價值堪比齊白石、徐悲鴻、吳冠中等大師級作品的價值。在藝術界掀起軒然大波,掀起了瘋狂的藝術品投資熱潮。

目前,我所瞭解到的一些玉雕大師和一些有運作能力的企業,正在謀劃類似的玉雕藝術品金融產品,相信在2016年,會有一些新的聲音出現,我們也可以期待會有一家公司,在全國率先推出玉雕藝術品金融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