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隱私?杭州有小區領垃圾袋要開放隱私權限

你留意過家裏垃圾袋的領取方式嗎?家住杭州江乾區曙光之城小區的郭女士爆料稱,小區裏領垃圾袋的機器換了,“原來是刷卡(領取)的,從7月份開始要先下載安裝APP才能領垃圾袋。”

不用再刷卡,聽上去更方便,但郭女士發現安裝的APP不僅要開放手機通訊錄、照片庫等涉及用戶隱私的權限,註冊時也需要與手機號、家庭住址綁定。“我就領個垃圾袋,爲什麼連通訊錄、照片庫都要開放?”郭女士說附近其他小區裏也安裝了這樣的智能垃圾袋發放機,不少人也有這個疑問。

個人隱私,就值一個垃圾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記者走訪了幾個已安裝智能垃圾袋發放機的小區,想把事情搞清楚。

現場:

用戶拒絕隱私授權,垃圾袋沒領到

記者到曙光之城時,正好有兩位業主想領垃圾袋。兩位業主都是第一次使用智能垃圾袋發放機,按照領取流程需要先掃描機器上的二維碼下載並安裝APP,完成用戶註冊,才能領到垃圾袋。

APP安裝好了,但還不能領垃圾袋,得先註冊。註冊時,需要用戶綁定手機號和家庭住址,同時,界面上出現了“業主”“租戶”兩種身份選擇,明確身份後,註冊纔算成功。完成這些步驟後,業主B打開“輕鬆互連”上的掃一掃功能,掃描機器屏幕上的二維碼,只聽“咚”一聲,一卷垃圾袋順利掉到了領取口。

業主A決定再試一次,結果在是否開放隱私權限上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放棄,沒領到垃圾袋。“(如果開放權限)那不是我手機裏的東西他都知道啦!”

正說着又來了一位業主,手裏拿着一張公交卡大小的卡片,說原來刷這張卡就可以領垃圾袋。但他在新機器上試了好幾次,就是沒反應。於是,記者跟着這位業主到小區物業詢問情況。

“原來的垃圾袋發放機拆掉了,現在新的都要裝APP才能領。”物業工作人員說,自從一個多月前更換了新的智能垃圾袋發放機,已經有不少業主來反映情況了,“說裝APP還不如原來刷卡方便,老人來拿垃圾袋,拿個卡比用手機方便。”這位工作人員解釋,換機器是社區定的,物業也只是配合。

侵犯隱私?杭州有小區領垃圾袋要開放隱私權限

走訪:

不同小區垃圾袋領取方式不一樣

記者隨後走訪了附近的小區,在東港嘉苑等小區也看到了已經安裝好的智能垃圾袋發放機,領取方式也一樣。有的社區比較仔細,在機器上貼了A4紙打印的安裝流程。

在稻香園、耀江公寓等小區,記者也看到了同樣的垃圾袋發放機,安裝已完成,但小區居民表示,目前還未啓用,他們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式到社區登記然後領取垃圾袋。“說是從9月份開始也要用那個機器領了。”有業主說。

不走訪不知道,原來不僅不同小區的垃圾袋領取方式不一樣,有的同個小區領垃圾袋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們小區發黃色和綠色兩種垃圾袋,綠色垃圾袋用智能垃圾分類卡領,黃色垃圾袋要下載安裝APP,然後掃二維碼才能領。”翰墨香林小區的一位業主給記者看他收到的短信,是社區發來催促業主攜帶相關證件去領取智能垃圾分類卡的,“領卡還比較方便,我們的信息社區都有,只要出示身份證,就可以。安裝APP的話,確實要開放很多隱私權限,但不裝領不到垃圾袋。”

爲什麼不同小區的垃圾袋發放會有這麼多不同?

“發放垃圾袋的形式一般由街道層面確定,社區配合,所以同一街道的小區發放垃圾袋的形式基本是一樣的。”城東某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社區最近也收到了不少居民的反饋,主要是反映新的垃圾袋發放方式不太方便,至於APP註冊要與手機號和家庭住址捆綁的問題,在他看來主要是爲了垃圾溯源方便,不應該算侵犯隱私。但他並不知道安裝APP時會要求用戶開放多項隱私權限。“我們會把這類情況向上級單位反饋。”

“據我所知,無論是街道還是社區都沒有要求(或授權)這些發放垃圾袋的企業收集用戶信息數據。”另一社區的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他所負責的區域內也有三個商品房小區馬上要啓用這種智能垃圾袋發放機,目前在試點。

當事企業:

考慮向60歲以上用戶髮卡

那麼智能垃圾袋發放機的研發單位以及“輕鬆互連”APP的運營方是否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呢?於是,記者找到了該單位——杭州輕鬆環品科技有限公司。

面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公司總裁凌超有些意外。“拒絕開放隱私權限應該不影響APP的安裝,但註冊使用確實需要綁定手機號和家庭住址。”他說,這個要求主要是爲了推行垃圾分類時能夠垃圾溯源到戶,“只要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就能知道這袋垃圾是誰家扔的,甚至知道是哪天扔的。”

如果只是發放垃圾袋,爲什麼要求用戶開放包括通訊錄、照片庫在內的多項隱私權限?“這些功能主要是給我們的垃圾巡查員、監督員用的,因爲他們在工作過程中需要給垃圾拍照、上傳。”凌超承認普通用戶如果只是領取垃圾袋確實用不上這些功能。

既然用不到,爲什麼要求用戶開放授權?“以後APP內集合的功能多了就需要用到。”相當於提前做了相關功能預授權。

凌超告訴記者,智能垃圾袋發放機裏的垃圾袋是由他們公司免費向用戶提供的,目前已進駐杭州超過1000個小區。“確實有收到過不熟悉智能手機的老年用戶反映使用不方便,我們也在考慮向60歲以上的老年用戶髮卡方便他們領取,但侵犯隱私的問題目前爲止沒人提過。”

在APP安裝過程中拒絕開放隱私權限,結果安裝被中止的情況,凌超說以前從未遇到,但不排除是軟件版本的問題,他會安排工作人員排查,並給記者反饋。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反饋。

侵犯隱私?杭州有小區領垃圾袋要開放隱私權限

新華社資料圖

該APP是否涉嫌侵犯用戶隱私

記者請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文騁與我們一起體驗了一次完整的APP安裝、註冊過程。

“在初步使用過程中可以看出,該APP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形式大致分兩種,一是要求開放手機權限,譬如在安裝使用APP過程中,要求開啓包括拍照、藍牙、撥號、訪問精準定位等涉及個人信息的權限。二是要求用戶主動提供的個人信息。譬如註冊時用戶的手機號,使用時要求用戶提供精確到小區、單位號、房門號的住址信息,並要求用戶選擇是否業主或是租戶,同樣也涉及到用戶隱私。”

趙文騁律師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2019年1月23日,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的相關規定,APP運營者不收集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以默認、捆綁、停止安裝使用等手段變相強迫用戶授權;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與用戶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

趙文騁律師表示,“輕鬆互連”APP要求開放權限必須明示並經過用戶同意。譬如在初始的安裝時,APP除提示用戶開啓“定位”權限外,還應當明示收集、使用該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但假設APP在未獲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就默認或強迫用戶開啓其他權限,屬於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其次,從必要原則來講,還應當看該APP要求獲取的信息範圍是否與服務有關,是否有獲取的必要,不得超出合理範圍、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根據“輕鬆互連”APP在《服務條款》中所述,該APP提供“包括但不限於回收服務、領取垃圾袋、兌換禮品、購買商品等服務”。因此,該APP應當進一步合理說明,哪些服務項目與權限有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