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最後能抗衡秦國的只有趙國了,而趙國李牧不死,秦朝不會這麼輕易攻破趙國,秦有白起,趙有李牧,殺神白起和戰神李牧誰更厲害?

李牧。中國古代第一名將。李牧對秦軍的戰役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李牧還是第一個屢敗匈奴的常勝將軍,所以秦國名將王譾感嘆說。李牧不死。趙國不破。李牧在趙國長平之戰後國力嚴重衰弱的情況下,能夠總是以弱小的兵力屢敗強秦。讓秦王不敢正視趙國。

那麼趙國與秦國國運之戰,爲何李牧並沒有參與進去,而是派了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和秦軍開戰,其實李牧當時守衛北部邊疆,以防匈奴突襲,有着十分重大的責任擔當,只有北部邊境安全,纔能有精力抵禦秦軍,當時李牧己名滿天下,只是從慎重考慮才未讓他出山。大凡紙上談兵的人都是言過其實高談闊論的理論家,趙括其父趙奢也是打過險仗的名將,所以,用他也有古時將門虎子之說,其實用兵作戰在於經驗,趙括未經過戰場一步步提升錘鍊而是一步到位,本身就有悖常理,說明當時的君王的用人昏庸。

白起李牧,王翦廉頗,戰國四名將秦趙各一半,其實真的難分勝負,那起確定因素的就是君王,秦六世無昏王成就了在戰國中笑到最後,六國中真正能夠抵擋秦國的也就趙國了。趙國在經歷了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李牧依然能夠指揮老弱殘兵重創秦軍,蒿城之戰一舉殲滅秦國十萬鐵騎,秦軍統帥鄭安平害怕被治罪而逃亡楚國。秦國派王翦出馬,面對李牧。王翦依然束手無策,秦國只能使用離間計,趙王中計誅殺李牧,李牧被冤殺,秦國才能成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李牧在,趙國就在,李牧纔是真正的趙國擎天柱!在人品方面李牧自始至終都忠於趙國,忠於趙國百姓。

殺神白起打仗第一時間掌握主動權,往往會出其不意,能非常好的把握戰機。而李牧能根據實際建立最好的防禦體系,依靠趙國遊騎尋敵間隙突襲。不考慮後勤,裝備和軍隊自身素質,李牧無法擊敗白起,白起也會是狗咬刺蝟無處下嘴。李牧懂得韜晦戰略,敵兵勢大拖着,磨得沒脾氣了小範圍進攻弄幾個勝仗士氣轉換之後一鼓作氣打跑敵人。這是穩中求勝。

任何時代戰爭都是拼國力的,趙國國力比秦國弱太多,只要秦國不犯錯,李牧就可以延緩衰敗的時間,如果趙國國君英名,鹿死誰手猶未可知。趙國綜合實力不如秦國,李牧率領的大軍卻能擋住秦軍的進攻,可見論軍事才能李牧是不在王翦之下的,趙國敗就敗在了趙國君主的手裏。秦用計除掉李牧,從側面證明秦始皇英名神武,用區區五萬金,消滅李牧7萬精兵強將是非常划來的,李牧的死是趙國昏庸無道的表現,也是李牧,廉頗生不逢時的悲劇,亡國之災步步降臨趙國大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