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吊死歪脖樹,令人唏噓,但是崇禎一生兢兢業業,非常努力爲何會落得這個下場。崇禎就一三國演義中的袁紹,見小利而忘義,幹大事而惜身,身爲一個帝王,一無威信,二無擔當,就算起早貪黑也是一庸碌之輩,亡國爲必然,身死是定數!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國運,明的滅亡同崇禎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在搞魏閹,崇禎錯在不該過早扳倒閹黨,讓東林黨一家獨大,帝王應該明白制衡之道,先壓制東林黨,都不會輸這麼慘。只有亡國君,沒有亡國臣。平內憂時,崇禎是一個未接受過帝王之術訓練的人怎麼治理好國家?俗話說術業有專攻,正常情況下是太子時期就開始接受國家治理的相關訓練。但上任皇帝天啓帝莫名其妙早亡,讓年幼的崇禎登基。這個結局只能是士大夫階層獲利。看明亡時,士大夫階層和商人階層最奢侈。農和兵最窮。崇禎算得上勤政,但算不上有爲的關鍵就是分不清主次,李自成的軍隊戰鬥力真算不上強,結果始終沒有消滅,李自成沒搞定呢,就去打滿清,最後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如果早就殲滅了李自成,哪怕有薩爾虎之敗,滿清也進不了關,明朝一樣能維持。

除外患李自成還沒準備好奪天下,當時闖軍精銳大概只有五六萬,其餘的都是老弱,這個數量還不足以控制全國,因此他只是想擴展一下地盤,改善一下戰略縱深,並沒有想打進北京。但是一開戰就出問題了,沿路明軍望風而降,還沒進河北地界,降軍就比李自成的軍隊數量還多,這就騎虎難下了,如果不接着打下去,明朝方面各個勢力就能看清他的虛實,以後再開戰恐怕就不會那麼順利。這三件主要事件上處理的都過於急躁,尤其是在用人方面,他的性格缺陷暴露的一覽無餘,最終導致加速了明的覆滅。用現在話講,步子不要邁得太大。

從古至今朝代更疊,外部戰爭,主要跟嘴關係最大,缺喫少穿,誰都會見人就殺的,努爾哈赤主要也是缺喫少穿,因爲明朝末年,海南島都零下十幾度,本該種三季水稻只能長一季了,草原上更沒啥喫了,牛羊都凍死了,打也是死路一條,不打也是死路一條,所以最後只有一拼了,明軍去增援300里路走了4個月,按裏說爬1個月都爬到了,主要是沒喫的,走走停停,最後貽誤戰機了。再加上朱元璋設計的藩王制度,到了崇禎這一條數百萬名朱姓藩王宗室子弟在全國各地霸佔了65%以上的土地。另30%的土地在地主豪強手裏。全中國的農民幾乎全是赤貧的佃農。滿清入主中原後,殺掉了全部明朝宗室。雖然清朝八旗也進行了少量圈地,但空餘出的大量閒置土地等於是對全國農民進行了一次土改。正是這個原因,清朝入關後,任何以反清復明爲口號的政治活動都取得不了全國人民的支持。

明朝之敗,始於萬曆,這個皇帝能幾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國事懈怠,軍備廢弛,而且閹黨橫行,黨派紛爭。崇禎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明朝。他這個人兢兢業業,很勤奮,但是也剛愎自用,重用宦官。那個時候明朝已經無力迴天了。內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滿清進攻,而且崇禎還中了滿清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自毀長城,明軍以後更是是節節敗退。

總得來說,崇禎能力不行,雖然,用心用力,可笨學生學生再怎麼努力也考不出好成績。朱由校再怎麼不務正業,在他手上也沒有丟過一塊地,他對官使很嚴厲。可民間百姓還是很好過的。魏忠賢權傾朝野,但對外還是很有漢人骨氣的。西廠,東廠對內對外都厲害。崇禎繼位一來,對內不行,對外也不行。不相信大臣也不相信名將。所以真的不是有心就能當皇帝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