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水流不盡,巍巍青山萬古存,袁世凱在歷史之中也算是一個曾經轟動一時的人物,到了他晚年的時候,還想要將帝制恢復,只可惜他的這一想法違背了歷史的潮流,因此在他還沒有徹底實現自己的心願的時候,就已經遭到了大家的反對。到了1916年的6月16日,袁世凱病逝,在他剛剛辭世沒過多久,當時的北洋政府就已經成立了一個治喪籌辦處。

在袁世凱臨終之前,曾經說過,希望能夠將他葬在家鄉。北洋政府於是將他的遺體帶到了河南省的太平莊,而他的墓地建造則參考了美國曾經的總統格蘭特墓地進行設計。

對於袁世凱墓地的建造,北洋政府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他畢竟是一個名聲很大的人物,如果將他葬的太寒酸了對於國家的顏面也有一定的影響。於是,這座陵墓足足花費了七十五萬銀元,佔地的面積達到了一百三十八畝。其中還修建了不少精緻典雅的石橋、石像、樓宇以及配殿等。

這些建築都是以神道爲中心,從南到北所展開的,如果俯瞰這座陵園,還有相當驚豔的效果。這座墓地的名字爲“袁林”,如果不看字形單聽字音,就和“袁陵”十分相近。既然這座陵墓的建造規格絲毫不亞皇家陵墓,爲何不直接將這座陵墓取名爲“袁陵”呢?

其實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也這樣想過,當初他非常支持袁世凱當皇帝,爲此還弄出了很多假輿論給袁世凱看,讓袁世凱誤以爲沒有人反對他做這件事。在袁世凱死後,看到陵墓已經修建完成了,袁克定也十分希望能夠將他父親的陵墓取名爲“袁陵”,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其中的意義天差地別,若是能夠取名爲“袁陵”,就代表他們都是尊貴的皇族,而他的身份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太子。

雖然袁世凱在皇位上只待了八十多天,但是那種高高在上手握大權的感覺卻讓袁克定再也不想過普通人的生活,這也許就是“由奢入儉難”吧,總之,袁克定依然想當皇族。父親沒了,他只能靠自己,若是能夠將父親的墓地命名爲“袁陵”,將來他以皇太子的身份掌權可就容易的多了。

徐世昌作爲當時的大總統,怎會看不出袁克定的心思。因此他絕對不會同意將墓地命名爲“袁陵”。爲了能夠拒絕袁克定的這個要求,他解釋說袁世凱當初並未成功稱帝,況且現在局勢不同,將他的墓地稱作袁陵實在是不合適,林和陵兩個字的音差不多,倒不如就用這個字來代替,既符合時宜,又能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徐世昌的這個說法不僅說出了當時的局勢問題,還顧及到了袁世凱本人,這樣的理由實在是沒有辦法讓人拒絕。最後,只好聽了他的意見,將墓地命名爲“袁林”。袁林也曾在戰火時期受到了一些破壞,不過還好受到的損毀並不嚴重,還能進行一些修補,袁林在戰爭前後的變化也不是太大。到了1968年,袁林還以文物之名被加入了保護名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