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说李春芳除了替嘉靖帝写青词,并无过人之处。于是,人们对于李春芳就留下了这么个印象:状元出身,因为擅长写青词获得嘉靖帝的认可和喜爱,做过内阁首辅,却似乎没听说过什么功绩。

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江苏兴化人,历嘉靖,隆庆两朝,大明重臣。

很多朋友也许并不了解李春芳,毕竟在那个风云际会,牛人扎堆的年代,李春芳并不惹人注意。虽然他是状元,虽然他也入阁,还成了内阁首辅,但他周边的人实在是太过耀眼,掩盖了他的光芒。也有朋友知晓他是因为“青词宰相”之名,从他进入翰林院之后,就一直在为嘉靖帝写青词(道家写给上天的文章),是当时公认的大明第一青词写手,深得嘉靖帝之心,也因此一路升迁。

李春芳 像

于是,人们对于李春芳就留下了这么个印象:状元出身,因为擅长写青词获得嘉靖帝的认可和喜爱,做过内阁首辅,却似乎没听说过什么功绩。那么,朝史暮想和大家聊聊李春芳。李春芳生平略述

李春芳出生于正德六年。初名为果,后改春芳,取“芳名震动天下”之意。

嘉靖十年,李春芳中举。后游学,又入国子监。

从嘉靖十年至嘉靖二十六年,李春芳五次参加科考,都没有考取进士。看来即使是状元,在科举这条路上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的。

嘉靖二十六年,李春芳参加殿试,被嘉靖帝亲点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名震天下,时年36岁。

科举 榜文

自此李春芳步入仕途,授予翰林院修撰官,后迁翰林学士,进太常少卿。

嘉靖三十九年,升任礼部右侍郎,掌管翰林院。

嘉靖四十二年,升礼部尚书。

嘉靖四十四年,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入阁。

嘉靖四十五年,改任吏部尚书,宫保大学士。

隆庆元年,加少保。

隆庆二年,升内阁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后升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五年,李春芳致仕回乡。

万历十二年,于家中逝世,享年75岁。所谓“青词宰相”,真的一无是处?

很多人说李春芳除了替嘉靖帝写青词,并无过人之处。他在嘉靖朝连续六次的升迁,都是直接通过嘉靖帝下令的,并未经过吏部和廷议。以此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李春芳只是一味讨好嘉靖帝,借以实现个人仕途的通达,是典型的“佞臣”。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

嘉靖帝 剧照

事实上,李春芳不但才学好,在治国理政,安邦定边上也颇有建树。擅写青词,不代表甘于写青词

朝史暮想可以很明确地说,嘉靖帝身边所有的近臣,包括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人,都替嘉靖帝写过青词。严嵩甚至怕自己写不好,一把年纪了居然天天躲在家里苦练,还让其子严世蕃代笔。毫不夸张地说,能写青词,写好青词是嘉靖朝臣子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而李春芳身负状元之名,对道教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很可能也信道),再加上自己的天赋才情,被公认为嘉靖朝第一青词写手。但李春芳擅写青词,并不代表他乐于写青词。

道教青词

看着嘉靖帝对玄修的痴迷,李春芳深感青词的虚妄和可笑。中国传统文人,在登科入仕之后,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一展抱负,建功立业,从而青史留名。李春芳自然也不例外。致仕后,李春芳回想早年在翰林院的过往,曾感叹:徒糜廪靔,曰操觚占,毕作书生语,何益于世?

是啊,在翰林院整日起草诏书,校验文书,还要随侍嘉靖帝,奉上青词,难道当年的寒窗苦读,仅仅就是为了做这些?

于此,我们能够读出李春芳对当时不得志的耿耿于怀和对写青词的无奈。鲜为人知的《宗藩条例》

从明成祖朱棣靖难夺权之后,明朝对藩王的管理就非常严格。说到底就是心虚,怕有人复制朱棣那一套。于是规定,宗室藩王只能待在属地,不得随意离开,不得结交朝臣,不得干涉地方内政,不得私持大量武装,不得出仕,等等,史称“藩禁”。

朱棣 像

不过只要这些人够乖,朝廷就会给予丰厚的待遇。于是这群人,除了每天饮酒作乐,就没其他事情可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宗室人口大量增长。

根据嘉靖四十四年的统计,朱元璋的后代已经达到两万八千余人。宗室人口的增长,无疑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嘉靖末年仅宗室禄米的支出就达一千多万石。同时宗室子弟行为不检,作奸犯科,鱼肉百姓之事时有发生。

当时朝中有识之士已经对宗室问题的严峻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御史林润等人也多次上书要求改革宗藩制度。于是,在李春芳的主持下,开始进行宗藩制度的改革,历时两年的探讨研究,终于完成,向嘉靖帝呈上《请刊行宗藩条例》。《明史》有载:时宗室繁衍,岁禄苦不继,春芳考故事,为书上之。诸凶吉大礼及岁时给赐,皆严为之制。帝嘉之。赐名《宗藩条例》。

嘉靖帝 剧照

李春芳主持修订的《宗藩条例》,相较往前,增改六十七条政策,从宗室的的待遇,封爵,子嗣继承,查核真伪,子女婚配,精简配属,行为规范等入手,大大缩减了宗室的支出,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缓和了藩王与当地民众的尖锐矛盾,实为大功一件。“俺答封贡”的重要参与者

嘉靖朝的北部边患问题一直非常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嘉靖帝对于同蒙古部族恢复朝贡,开放边市一直持否定态度。而蒙古部族因为生产力落后,外加常年的气候灾害,生活十分困苦。

通过恢复对明朝的朝贡和边市贸易,能够极大地改善蒙古部族的生活条件,保证基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原料。于是蒙古的俺答汗率领自己的部族,经常南下骚扰袭掠。一则抢点有用的东西,毕竟当时连汉家的一口铁锅在蒙古都是稀罕物;二则,以打促谈,希望通过展现军事力量逼迫明朝开边。

蒙古骑兵

而客观来说,有限度地和蒙古部族开边互市,不仅能极大缓解汉蒙民族矛盾,减少兵祸,还能大大减轻大明的财政负担,总体上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嘉靖年间,面对蒙古俺答汗一次次的复贡请求,朝中和边疆诸多重臣也希望嘉靖帝能正确认识复贡开边的利弊,奈何嘉靖帝就是不松口。

到了隆庆朝,出现了一次契机。因为俺答汗部族内部的矛盾,俺答汗的孙子投降了明朝。俺答汗十分在意自己这个孙子,率重兵集结在北境,要求大明返还自己的孙子,并且复贡开市。

这是大事。朝中对此有两种言论。一派表示蒙古人不可信,应该积极备战,准备战争;另一派则表示,善待并送返俺答汗的孙子,释放愿意复贡开市的信号,从而解决困扰明朝多年的北部边疆问题。而李春芳,高拱等人就是后者的代表。

隆庆帝 像

当时作为首辅的李春芳积极谋划,全面考量,多次与边关将领书信往来,了解情况。和高拱,张居正等人探讨时局利弊,商议议和可能性,最后决定促和。同时,李春芳要求边关积极备战,以防议和失败后的战事。

李春芳几次上书隆庆帝,言前朝封贡之旧事,指出复贡的利弊,谈论眼下复贡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终于让隆庆帝下决心恢复与蒙古俺答部的朝贡关系,开放边市,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史称“俺答封贡”。

此举,缓和了汉蒙的民族矛盾,发展了民族的经贸交流,换来了大明北边几十年的长期和平,功在千秋。

而俺答封贡是分了两个阶段,隆庆四年是朝廷处理俺答汗孙子和恢复朝的决策阶段,这期间李春芳是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与决策制定者。而真正实现此事是在隆庆五年,此时李春芳已经致仕。所以后世多提高拱,张居正之功,却忽视了李春芳在其间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边市场景

除了上述功绩,李春芳还主持编修《世庙实录》,修校了《大明会典》,《永乐大典》等著作;同时整顿文风,推崇实效;在担任首辅期间,李春芳崇尚节俭,多次上书劝谏帝皇,反对普涨浪费,停止各种不必要的工程筑造,减轻百姓负担,一句“天下苦工役久矣”更是响彻古今,发人深思。李春芳之为人,使其终获善终

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来看,那些个站在权力顶峰的内阁首辅,似乎很少有完美善终的。

严嵩被革职抄家,流落街头,死后连一副棺木都没有;夏言被革职后,于返乡半道被逮捕入狱,更成了大明历史上第一个被问斩的内阁首辅;高拱被张居正,冯保陷害,最后于家中抑郁而亡;张居正死后,被自己的徒弟万历帝清算,家被抄了,儿子被害死了,连自己的尸首都差点被人挖出来;徐阶稍微好点,可在老家也被高拱摆了一道,名声臭了不说,儿子也被充军了。

只有李春芳,是真正完美善终。

徐阶 像

李春芳回乡后,便不再过问世事,一心一意陪着父母和妻儿。史书有载: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意思是李春芳回家后,每天就陪着家人吃吃喝喝,开开心心,旁边的邻里乡亲非常羡慕。

李春芳为人,谦和恭谨。在刚刚入阁辅政时,李春芳事事都推戴徐阶,很给徐阶面子,双方关系融洽;在隆庆朝时,高拱和张居正皆为不世出的人才,尤其时高拱,自负才华,性格张扬,气不容人,常常不给李春芳面子。李春芳也不急不恼,安安稳稳做事,恪尽职守。同僚里有人闹矛盾了还当救火队员到处做和事佬。

海瑞骂”举朝之士,皆妇人“,朝臣都愤怒非常,只有李春芳呵呵一乐:那我算是老太婆了吧。一句玩笑话,尽显几十年的官场沉淀。

李春芳知道高拱,张居正二人皆有大才,也明白自己坐在内阁首辅的位子上,挡了二人的前程。于是李春芳激流勇退,毅然上疏请求致仕。所以他和张居正的关系一直也不错,李春芳父亲的祭文还是张居正写的。

严嵩 像

李春芳刚正方直,坚守原则。在严嵩把持朝政的时候,李春芳对严嵩并不攀附谄媚,从而遭到严嵩的记恨。虽然严嵩很想搞到李春芳,却苦于李春芳为人正直清廉,抓不到把柄。

有一次,李春芳同好友一起饮酒,双方宾主交谈甚欢。好友因为要参加考试,借机询问李春芳能否帮忙活动。岂料李春芳大怒:”取士一途,当为国家存公道,可自我辈坏乎?“由此可见李春芳性格中凌厉的一面。

李春芳在朝时,一直不让自己的儿子参加科考。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他的儿子中了状元。有人就拿这件事笑话李春芳。李春芳呵呵一笑道:”彼子贵,吾子安“。而后来事情的发展被李春芳言中。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啊。

正是因为谦和谨慎,刚正坚定的性格,使得李春芳在朝臣和帝皇中都有非常良好的口碑。再加上老谋深算的处事之道,终于成就了李春芳完美的善终。

兴化 状元坊

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科举状元。因为擅长青词,常年被嘉靖帝压在翰林院作为御用写手。自升任太常少卿后,始仕途通达。于嘉靖四十四年入阁,隆庆二年升内阁首辅。期间勤勉工作,恪尽职守,主持科考,修编实录,校验著作;又以民为重,推崇节俭,仗义谏言。

在”俺答封贡“中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从国家民生的务实角度积极推动和议进程,功在千秋;修订颁布《宗藩条例》,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利国利民。

其为人谦和恭谨,清廉自律,于朝中上下风评极佳。又坚守原则底线,于大是大非中毫不妥协。老谋深算,取舍有道,从内阁首辅之职急流勇退,终获善终。

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江苏兴化人,嘉靖,隆庆两朝重臣。以状元之身入仕为官,历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学士,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于治国理政,安邦定国上颇有建树。

故《明神宗实录》有评: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能上成君德,中恊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贻安堂集》等。

相关文章